中华历史上过“年”的传统约有3000年之久,现在过年就是过春节,过春节就是过年,但在专家眼中,将年称为“春节”是降格了,从专业角度看,从历史的眼光看,是有道理的,但在现实中,过年和过“春节”有区别吗?不同的只是称呼,实质上却是一样的。既然大家都清楚了过年就是过春节,何必要“正名”,何必多此一举?
不管是过年还是过春节,大家都是很重视的。即便是在一票难求的当下,还是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看着十万摩托大军就知道家的力量,这是过年所特有的“风景”。更为重要的是,将年称为春节,大家已经习惯了,现在这段时间不是叫春运吗?还有除夕之夜央视举办的晚会就叫“春晚”。春节就是中国年,或许一改,大家反而不习惯了。称呼只是一个符号,在个性化时代,我们何必计较于一个称呼呢?
年也好,春节也罢,其实也就是提醒你要“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迎接下一年的工作。阿尔卑斯山的山路上有句话:“慢慢走啊,欣赏!”,西谚云“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这与过“年”含义何其相似?
在我看来,“年”不在于改名,而在保持年味。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年味已经很淡了。吃不再是过年的主角,穿也不再是过年的主角,而家人的团聚虽然也是过年的一个主题,但显然远远不够。其实年味的淡化,在于民俗的日渐式微。
过年,需要有一种浓浓的年味,年味离不开民俗,离不开“历史”的东西,而称呼并不重要,纠缠于名称的“还原”,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少研究改名,多研究如何保持、增添年味,这才是正道。
(王军荣)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正名,才是,当务之急,春节正名 才是 当务之急 春节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