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悦
早在10年前,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博士就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文学死了吗》。可见当年最早进入网络时代的美国学术界,已经对于文学困境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新世纪当中,文学困境已经日益突出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中国比美国进入网络时代略迟些,所以文学困境表现得也略迟些。如今,当茅盾文学奖授予了谍战小说《暗算》;鲁迅文学奖的诗歌奖被武汉市纪委书记的歪诗夺得;坚守纯文学园地的《收获》开始刊登郭敬明的通俗小说;小说家已经成了影视导演的小跟班;各种文学刊物的发行量正在锐减……这些文学现象的同时出现,彰显出中国文学的困境。文学死了吗?这一问题摆在了中国文学界面前。其实中国文学的困境早已出现,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文学走向市场之后,文学就开始滑坡,而且每况愈下。缺乏严肃批评的文学界仍陶醉在自己编造的虚假繁荣当中,没有人惊醒他们的美梦。然而旁观者清,国外批评家看得很清楚,希利斯·米勒就在《文学死了吗》一书中写道:“我最近在中国参加了一次研讨会,会议聚集了美国的文学学者和中国作家协会的代表。在那次会议上,最受尊敬、最有影响的中国作家,显然是其小说或故事被改编成各种电视剧的作家。在过去10年中,中国最主要的出版诗歌的月刊,其发行量从惊人的70万份下降到了只有3万份,尽管十几种有影响的新诗歌刊物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一衰落趋势,是多样化的一种健康标志。但向新媒体的转移却是明确无疑的。”
10年前国外批评家看明白的文学状况,直到今天中国作家仍然看不明白。今年1月,中国文学元老级作家王蒙跑到法兰克福文学馆,搞了一次演讲,他说:“不管对中国文学有多少指责,我只能说,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
王蒙说这话时,中国文学已经成了商业操作,成了娱乐。他推崇并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郭敬明,不过是一位写通俗小说的作者,他的抄袭和他的走火,只能显示着文学的堕落。但是王蒙并不这样看,他一直认为郭敬明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就连他签名售书都请郭敬明助阵。王蒙是用他的文学观念来评价文学作品的。文学观念的错误,也是造成中国文学困境的一个原因。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文学被当成宣扬意识形态的宣传品,而今文学又被当成娱乐品。无论是宣传品还是娱乐品,都远离了文学的宗旨。
错误的文学观念演化出来的文学作品,已经占据了文学主流,它们走向死亡,其实是对真正文学的祝福。在文学困境当中,澄清文学观念,正是文学的希望所在。所以希利斯·米勒在《文学死了吗》一书中,着重阐释了文学这一概念,告诉读者文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读文学,应该如何读文学。
中国的文学也应该返回文学常识,从文学的ABC入手确立起正确的概念,然后审视以往的文学作品,端正今后文学的方向,创作出真正的文学作品。
对于文学能否死亡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于文学的认识。这是中国文学的一次机遇,应该利用好这次机遇,从困境中走出来,走上真正的文学轨道。
真正的文学陪着人类的始终,真正的文学不会死亡,永远活着。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死亡,文学死亡 文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