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学国学意义有多大

编辑:Jina 来源:半岛都市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读幼儿园小班的外甥来我家,在客厅里边跑边跳,嘴里还背起《弟子规》。近两年,青岛多家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实施国学经典的诵读教育 。对此 ,有的家长支持 ,认为用国学武装孩子的头脑总比让他们玩一些武力、血腥的电子游戏要好;有的家长则觉得古文难懂,对孩子学习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国学”?学国学,意义有多大?

实景扫描:有人推崇有人不在意

青岛市书城的三楼,是孩子的乐园。每个书架前都有三两个孩子或坐或站,捧着书在津津有味地看。国学启蒙类图书的书架前,还是略显冷清。“国学经典,大人看了都不能完全理解,小孩子更不理解了。有时间不如多看看知识百科类的书。而且学校里开设了国学课,稍微学点就够了。”一些家长在采访中表示。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持不同意见。家住市南区的孟庆梅女士从书架上抽走一本《三十六计》,另一只手上还抱着几本儿童文学书。孟女士称自己的孩子10岁了,平时最喜欢做数学题。因此,她觉得很有必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

同是在这个书架前,8岁的韩心朵牵着妈妈的手在买书。韩心朵所在的香港中路小学开设了独立的国学课堂,有专门的老师讲课。不仅讲文学经典,还教学生诗歌韵律。韩心朵本人也很喜欢国学,她的妈妈也非常支持她读国学书。“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她爱看,家里就都给她买。”

专家说法:对国学重视程度还不够

青岛国学会会长邱振亮认为,现在的国学热只是虚热,对国学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现在的小孩子多在西方童话、日韩漫画的熏陶下长大,国学教育不容乐观。“有人认为小孩子不理解,所以不用学。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他解释称,“不理解不代表不能学。国学的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体悟,在以后人生经历中,找到它的对接点。但是,不可否认,文意难懂,导致了少儿国学教材不如童话、漫画受欢迎,这就要求编者要多动脑筋将国学教材编得趣味、生动,让孩子边玩边学。”

同时,他指出国学教育不是快餐教育,国学教育主要也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塑造品格,构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中国人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需要传承下去,才不会被西方文化取代,才不会失去中国人的‘根’。”小孩子在“粒粒皆辛苦“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认识自然世界,更开拓了想象力。

热心人士:痴迷国学办班免费教孩子

家住开发区的昝红30多岁,是一位国学痴迷者,作为专职家庭主妇的她比上班族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国学,她不仅自己爱好,还有强烈的愿望,想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上国学。2007年她开办了免费的国学学堂——则谦学堂。则谦学堂坚持到现在,一个班最多时有30个小朋友一起上课。最小的五六岁,最大的13岁。“13岁之前的小孩是小孩子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有的孩子广告词能背很多,背得也很顺。如果有时间,我认为背广告不如背经典。”

昝红带着一帮孩子们从《三字经》开始学习,一本《三字经》或者《弟子规》学完,通常要读七八十遍。在学的时候,她并不让小朋友们背诵,只要求学生手、眼、嘴并用。读到哪个字,眼睛就要看着这个字,手还要指着这个字。读的遍数多了,小朋友们就能通过形象来记忆每个字了。

2009年寒假的一天,学堂里来了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非常调皮,扰乱课堂秩序不说,甚至经常和小朋友们打架。家长、老师教育他,他也只是站着晃着小腿、歪着脑袋不屑一顾。学了一个星期的《弟子规》后,他明显地懂礼貌了。开学后,还当上了中队长和检查员。还有的小朋友读了《弟子规》后,回家主动给爸妈递拖鞋,或者去厨房帮妈妈择菜。

“孩子有了变化,家长很感动,有的家长集资给我们换了新课桌,买了饮水机;有的家长还要求学堂收点学费。”不过,昝红说,“学堂现在不收费,以后也不收费。”这可苦了昝红的爱人刘警官,要辛苦地工作赚钱养家。不过,刘警官对国学有着深深的热爱,只要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点事,掏钱也是乐呵呵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有多大,国学,意义有多大 国学 意义
下一篇:名人故里开发要合理适度||上一篇:季羡林遗产争吵几时休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