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娱乐年代里,似乎没有不可以拿来娱乐的,而
商业化的娱乐怪招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历史被娱乐已成普遍性的现象,至于被娱乐的内容是否合适仿佛不重要。于是,“没有其他意思”的老板之调就不奇怪。不过,老板似乎没有意识到人们想象的那个度,关注的只是“娱乐无极限”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
这是历史文化的悲哀,准确地说,是历史文化教育的悲哀。在“国学”红红火火进行的时候,历史成为公众文化消费大餐的时候,人们似乎对历史的感情越来越深。与此同时,也在盛行对历史文化的另类“拿来主义”,这“拿来”不是以历史的基本价值判断为基础,而是以娱乐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人们对“解放区”的惊讶、反感、宽容或认同等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纷杂现状,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底线教育存在缺憾,是一种基本倾向或价值判断的缺憾,这才是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
商业文化并非是独立于文化整体形态之外的东西,恰恰相反,是大文化的重要一员。商业文化是大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建立在认同整体文化或公众情感基础上的特殊文化形态,忽略这一基本前提,不顾历史文化的内在逻辑,既会伤害商业文化本身,也会影响大文化的良性发展,误导大众文化的趋向。所以,那些不顾及于此的歪曲、恶搞或娱乐历史的“创意”,终究没有什么生命力,会成为商业文化的笑料,甚至是耻辱,绝不是什么经典。
对不时冒出来的另类商业文化,至今缺乏有效的约束,有的是管理部门及时劝导,有的受到公众的批评,多能达到促其纠正的目的,但还有人试图效仿“创新”,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所以,只靠公众、媒体或某一管理部门解决,也只能说是头痛医头之举,重中之重,还是要注重历史文化的教育,让人们对历史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从大环境上铲除恶搞之类的扭曲历史、误导他人的现象。(龚明俊 )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取悦,羞辱,顾客,历史取悦 羞辱 顾客 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