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多给孩子们创作新儿歌

编辑:秋痕 来源:光明日报
 
儿歌、童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时代都有童谣,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可是现在,我们听到的多是一些老掉牙的儿歌。例如,一本比较流行的《唱儿歌》里,第一页竟是《找朋友》,之后诸如《读书郎》、《春天在哪里》、《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都是“父母辈”,甚至“爷奶辈”耳 
熟能详的。 
  针对缺乏新儿歌的现象,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者、音乐工作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创作一批既反映时代特色,又符合新时期少儿德育教育要求的新儿歌、新童谣,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 
  笔者认为,如果创作出了新儿歌,可借助电台、电视台这些平台,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推而广之,也可请音乐工作者为优秀童谣谱曲,制作成动漫,用现代媒体手段表现。比如,模仿《吉祥三宝》的广告歌“美好时光海苔”,近几个月每天在电视上反复播放,会唱的孩子很多,而且还“提携”原歌《吉祥三宝》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很显然,电视广告这种传播形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用电台、电视公益广告形式推广儿歌、童谣有四个有利因素:一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二是重复播放,不断加深印象;三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形象,吸引力很强;四是特色显著,易记易唱。 
  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儿歌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孩子们,儿歌,多给,创作孩子们 儿歌 多给 创作
下一篇:不必为华文低落耿耿于怀||上一篇:新、旧《三字经》我们都需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