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文学教育形成了一种风气,以谈论外国文学为荣,这些外国又仅限于欧美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仅限于“现代派”以来的这种风格的作家,似乎不谈他们就不“先锋”,或者就不是在谈文学。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借鉴国外文学的长处,而是觉得这种风气、这种视野是十分功利的。外国文学并非不可以谈,但为什么我们视野中的“外国”就只有那几个国家呢?他们的文学是否好是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文学眼光仅仅盯着他们,则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的文学视野中为什么没有非洲、印度、东欧国家,尤其是,为什么没有俄罗斯?——俄罗斯、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从前苏联解体之后,我们又对俄罗斯文学有什么了解?我们不再关注俄罗斯文学,难道仅仅是因为前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下降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文学眼光也未免太势利了,以这样的心态去从事文学,很难想象会有大的出息。鲁迅当年译介域外文学,关注的是“弱小民族国家”,因为在它们身上可以更深刻地看到我们自身的处境,从而谋求改变的途径。今天的情况仍是如此,但我们却不愿正视。
(摘自《天涯》2010年第3期 作者:李云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势利,眼光,文学势利 眼光 文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