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谢德风:翻译家的两种历史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谢德风(1906~1980)湖南新邵人,翻译家,曾任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译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罗马史》、《历史著作史》。
这是一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2 月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译本,由于年代久远,书卷早已残破不堪,但在发黄的纸页上,无数红笔修改过的痕迹却依旧醒目,让人由衷佩服修改者的用心。
而在40多年前,这本书也同样让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们“大吃一惊”。当时,该书正式出版之前,编辑将校订本寄给作者谢德风,让他再做一次修订。但寄回编辑部的这本厚达682页的大部头里,几乎每一页都留下了谢先生修改过的印记,连标点符号和“的、地、得”这样的小地方也不放过。
在那个年代,这本代表希腊古典史学最高水平的历史著作,在谢德风手里,第一次有了中文译本。后人评价:“他为处在小黑屋里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能望见爱琴海的窗口。”
由于一生翻译的书稿多属世界上古史范畴,很多版本又是古拉丁文字转为英文,他尽可能多地找来古代地图和历史文献反复求证,并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以至很多地方的注释字数超过原稿。这甚至促成了一个巧合:谢德风一生的三部重要译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罗马史》和《历史著作史》,问世时间都间隔了整整16年。
“学风严谨,不计成本。即使到今天,国内还没有哪个译本能够超越谢先生的水平。”《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三任责任编辑:www.zgny.com
关键字: 内容标签:翻译家,两种,历史,谢德风
下一篇:最真实的历史有可能是当代史||上一篇:唐宋诗学对词学的影响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