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徐渭为花木兰冠姓

编辑:Jina 来源:绍兴县报
 
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征战疆场12年而凯旋而归的故事,一千多年以来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特别是随着豫剧古装戏《花木兰》的广泛流传和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曾经风靡,花木兰的事迹和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远播海外。
    但很少有人知道,花木兰最初并没有姓。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北方民歌的传唱,是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形象。但在《木兰辞》中,木兰无姓氏。
    木兰为什么姓“花”呢?最近拜读阮润学先生的文章《古木兰县考》(载《炎黄》杂志2002年第三期)一文,才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明代绍兴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1521———1593)最早为木兰冠上了“花”姓。徐渭曾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编创了杂剧《雌木兰》(亦名《木兰女》或《代父从军》),塑造了一位名叫花木兰的舞台形象。该剧第一出一开场,木兰便登台自报家门:
    [旦扮木兰女上]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娶过俺母亲贾氏,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岁。虽有一个妹子木难,和小兄弟咬儿,可都不曾成人长大。……
    在这里,木兰第一次有了姓氏,而且连身世也都说得一清二楚。从此之后,木兰代父从军这样具有传奇性的故事经常被改变成戏曲表演,昆曲、京剧和许多地方戏都加以移植。因为清代戏曲的流行广泛,传播民间,因此,木兰姓“花”的说法才渐被大多数人所认知。清代儒学大师、戏曲理论家焦循在《曲海·雌木兰》中有言:“亦徐渭作。木兰事情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徐渭生活的时代比《木兰辞》诞生的北朝(386———581)要晚一千多年,这期间并没有木兰姓“花”的记载。因此,徐渭说木兰姓“花”很可能是虚构的,应该并无历史依据。
    那么,徐渭为何“赐予”木兰“花”姓呢?绍兴一带称美丽动人的姑娘为“花姑娘”,徐渭所以要为木兰冠姓“花”,只是要突出她的女性身份,他所以把杂剧名定为《雌木兰》,其用意当亦在此。但也有人认为,“花”字有迷惑人、不真实等意,给木兰安上“花”姓,等于含蓄地告诉人们,木兰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无其人,前面从《雌木兰》引述的一段文字中,还提到了木兰的母亲贾氏,“贾”与“假”谐音,也可以印证这种推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花木兰
下一篇:文化古国沦落为文化侏儒||上一篇:古代建筑空间的观念解释及其理论模式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