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大力弘扬老子文化是老子故里人的神圣职责

编辑:Jina 来源:周口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政协河南省委联合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和鹿邑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近日将在鹿邑县隆重召开。这是继周口市成功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之后,我们承办的又一次大型文化活动。老子是春秋末期“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以老子思想为主体的老子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河南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的新时期,深刻认识老子文化的历史地位,大力弘扬老子文化,是我们周口人的神圣职责。 
  一、老子文化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老子约于公元前571年,诞生在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楚国苦县在彼时属陈国,陈国为楚的属国,苦县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老子任周守藏室之史,是东周王朝掌管典籍图书的史官。这一段记述,为确定老子诞生地提供了时代最早、最具权威性的资料。关于老子生地,《史记》以降,《汉书》、《后汉书》、北魏时期的《水经注》、《赖乡记》都有明确记载。东汉桓帝时,尊老子为道家鼻祖,在太清宫镇建老子祠。李唐王朝建立后,尊老子为李姓始祖,对老子祠大加修缮。唐玄宗天宝二年,将老子祠更名为太清宫,建老子母亲李夫人祠名洞霄宫。北宋祥符七年,宋真宗亲赴太清宫、洞霄宫拜谒,并勒刻宋真宗为老子母亲所作的赞文,即《先天太后赞》碑。该碑高8米余,乃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俗称“三御碑”,保存完好,至今仍立于洞霄宫前。金代的《续修太清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清宫历遭兵焚、水患及金代重修的情况。大量的文献、碑刻及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从汉代以降,官方和民间一直把鹿邑太清宫作为老子的诞生地和老子故里进行祭祀。老子文化是老子立足于春秋末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和人类生存状态现实,运用不同于常人的独特思维方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创立的具有鲜明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道德经》是老子留诸世人的最伟大的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老子文化以老子思想为主体,老子思想充分体现在《道德经》中,它以“道法自然”为主调,内涵深邃,外延广博,体系严谨,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文化瑰宝。 
  老子文化和华夏龙文化一脉相承。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画八卦、定阴阳,创制龙的图腾,以龙纪官,缔造了龙文化和龙的民族。老子从太昊伏羲氏先天八卦中的阴阳和谐理念中,进一步思考延伸,从而形成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显可飞天、隐能入水的新的思想理念,是对伏羲龙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太昊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与老子的《道德经》,均是通过对宇宙现象的仰观俯察、归纳总结出来的,其共同的核心是阐述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的正反两种性质所决定。八卦的经典理念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事万物。两仪即指阴和阳,八卦即是对阴阳相重、阴阳相合的揭示,是人类对宇宙规律的最初步的认识。老子将伏羲的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进一步升华,得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经典结论。《道德经》81章,无不暗合先天八卦的阴阳思想,而且立于阴阳之内又不为阴阳所拘。由此,老子的思想体系源溯于太昊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是毋庸置疑的。“阴阳”代表着很广泛的概念,大自然创造了阴阳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力量源泉,没有“阴阳两极”,事物的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所以,《道德经》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神韵,而且和华夏龙文化一脉相承。《史记》记载: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就曾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老子文化正是以伏羲龙文化为基调,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久不息的创新活力和生命活力,历数千年而不衰;正是继承光大太昊伏羲肇其始、老子文化继其后的龙文化,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崛起之路,才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可抗拒的引力与张力。 
  老子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老子围绕“道”和“德”,开众妙之门,构筑了完整的思想体系。通过天道“自然”、人道“守中”、治道“无为”,从而达到“无不为”、“无不治”的境界。老子倡言的天道、人道、治道,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老子思想的基本观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道家的列子、庄子及稷下黄老学派,他们的思想直接来自于老子。法家的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人的思想也以老子文化为理论基础。韩非子作《解老》、《喻老》,是第一个注解老子著作的人。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老子思想。孔子多次问礼于老子,领悟老子思想真谛。孔子取老子思想的一个分支,引而申之而自成一家。老子的道家学说与孔子的儒家学说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兵家亦从老子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孙子兵法》作为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内中所述与老子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和世界辩证法鼻祖。二千多年前,《道德经》就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长短相形”等等。特别是《道德经》关于“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巧若拙”、“道法自然”、“知足常乐”、“反者道之动”的论述,都形象地道出了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互相转化、相辅相成。可以这样说,是老子最早发现了辩证法,最早阐述了辩证法的要义。老子所阐释的天道、人道、治道等,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老子中国哲学之父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老子提出辩证观点早于西方哲人一千多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辩证法之鼻祖。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因老子文化而丰富多彩。老子文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是深层的、无形的,汉初的黄老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就是这种深刻影响的折射。历代统治者皆儒形道魂,中国政治家的成熟,赖儒家学说的熏陶而有事业心,赖老子学说和道家的智慧而有斗争的艺术。 
  中国古代科学由老子文化而诱发。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为中国古代医学、养生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中国文学艺术因老子文化而风格独具。老子“有无相生”的理论,指导了中国艺术虚实并用、以实衬虚的创作方法。 
  老子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老子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导,而且启迪了西方哲人的思辩路向。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和由反入正等理论,为西方的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英国哲学家尼采认为,老子文化“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老子思想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对西方社会影响巨大。爱因斯坦书架上摆放着《道德经》并时时研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带了两本书,《道德经》是其中之一。美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卡泼勒博士,惊奇地发现了老子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感叹道:“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则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抒发治国见解。 
  二、弘扬老子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最近,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指出:要把河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老子文化是我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文化是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老子文化所开启的众妙之门,使得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很多人崇尚自然,谦下贵柔,虑事长远,随遇而安,庄敬坦泰,荣辱不惊,立足全局,视野辽阔,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都是深受老子辩证思想的潜移默化而形成的。老子文化所弘扬的天道、人道、治道,以不同凡响的力量,促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终形成,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着与时俱进的特色。 
  老子思想的精髓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中有着广泛借鉴价值。1936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引用老子《道德经》“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文。1949年8月,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也引用了《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建国后,毛泽东同志仍常读《道德经》,并评注说:“其中有辩证法。”周恩来同志在1939年引用《道德经》原文对当时的《战旅》杂志社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道家最精彩的话。”邓小平同志根据老子“谦下贵柔”、以柔弱胜刚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国内出现政治风波,西方国家对中国挥舞起“制裁”大棒的紧要关头,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善于守拙,有所作为”。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在2000年1月14日召开的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引用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来教育党的各级干部。在认真学习、深入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论述中,我们也能感悟到《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句名言的历史借鉴力。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到老子文化的巨大影响和独具的现实借鉴价值。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在现代经济社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把现代经营管理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在《道德经》中都有所涉及。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目前,老子的治道,亦即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企业家的重视。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规律,就是法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是应对社会巨变的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柔化的管理策略。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部门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即使再精明强干、智慧不凡的领导者也无法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所以,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能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关乎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在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现代企业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和指挥众人的“导演”,而不是扮演什么具体角色的“演员”。当代管理学提倡科学管理,讲求管理效率,这实际上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倡的是“顺其自然”,讲求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要求人们积极遵道以行、率理以动、因势利导,强调人不应妄为、不应乱为,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违背于规律的事。 
  弘扬老子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看,老子不仅是中国哲学之父,而且是世界辩证法的开基始祖。实际上,老子文化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中国先秦文明的生命所在。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一直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是现代经济社会管理所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从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文化产业已经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以老子文化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魅力独具。在一定程度上,老子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老子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升一个地方的经济综合实力。 
  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子文化,大力发展老子文化事业和老子文化产业,不断提高老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弘扬老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的。老子通过对“道法自然”、“以百姓心为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一系列阐述,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最早提出了自然和谐的理念。老子强调人在自然界之中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以自然界一分子的身份来审视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 
  正因为如此,老子被列为世界百名历史文化名人。在德国出版的一本哲学大辞典中,老子的画像被放置于书中首位。早在18世纪,西方学者就开始对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基本内容进行各种研究。20世纪以来,在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将《道德经》相继翻译出版,人们竞相抢购,悉心研讨。《道德经》5000余字,真可谓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开了中华知识产权之最。在世界上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单是日本就有300多种版本。凡此种种,表明老子文化在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老子及其深邃的思想已经跨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发挥老子故里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弘扬老子文化 
  周口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以及老子思想为主调所形成的道学文化带,为打造东方文化圣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历史人文前提。我们要认识到,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缺乏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文化是肤浅原始的文化,缺乏历史遗存和深入挖掘的文化是根基不牢的文化,缺乏系统联系的文化是支离破碎的文化,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文化是没有展示平台的文化。归根结底,缺乏产业支撑的文化是没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为了变肤浅为深刻,变支离破碎为全面系统,变根基不牢为根深蒂固,赋予传统文化以蓬勃的生命力,必须切实提高对老子文化崇高历史地位和重要借鉴价值的认识。 
  首先,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要学习老子文化,研究老子文化,吸取老子文化精华,把老子思想的精髓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把发展以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为底蕴的文化产业摆到重要位置去考虑,去谋划。要广泛宣传老子文化,深入研究老子文化的内涵。不断提升老子故里的文化品位和人们的学老解老水平。要积极发现和培养一批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专家,鼓励他们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为周口的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要实施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强老子文化产业。老子文化可做的文章很多,舞台很大。老子思想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瑰宝,目前世界性的“老子文化热”方兴未艾,我们必须有一种紧迫感,进一步加大老子文化的开发力度,从周口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老子文化开展文化产业。要利用即将开幕的以“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和明年春季的“世界李姓恳亲暨老子诞辰纪念大会”为契机,加快明道宫、弘道苑建设步伐,增加道学文化内涵。太清宫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为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氏之根”文化品牌奠定硬件基石,最终目标是把老子故里打造成东方文化圣地和旅游胜地,吸引全世界友好人士的注意力,从而凝聚人气,积聚财气。通过实施以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为核心的老子文化开发带动战略,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促进老子故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三,弘扬老子文化必须构建研究、宣传老子文化的平台。要切实加强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加大上下、纵横信息交流力度,营造良好的研究、宣传环境。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尽快完善市、县两级的相应学会,采取政府支持,鼓励探讨,凝聚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在国家级媒体上推出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展示老子故里研究水平。同时完善中华龙都网、中国老子网建设,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要鼓励围绕老子文化的文学艺术创作,抓紧编著一套雅俗共赏的弘扬老子文化的系列丛书。争取摄制老子文化专题片或电视剧。要积极筹办老子文化节,与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节相呼应,逐步把老子故里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老子文化研究中心。要以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为纽带,以开发老子文化产业为契机,组织一批研究老子文化的学者、专家,作好充分准备,到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去宣讲老子文化,去招商引资,从而以老子文化为平台,更加开放带动,发展经济,加快周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步伐,奋力实现周口崛起,为河南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董光峰  中共周口市委书记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老子,里人,神圣,职责,大力弘扬,文化
下一篇:南能北秀 禅宗史话||上一篇:要做“中国人”不做“乡曲人”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