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的开发很快就落实了。张家界国际旅行社开通了“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玄幻之旅”等3条主题游线路。该旅行社总经理孙岩说,目前咨询“阿凡达主题游”的主要是来自广东的游客,旅行社还在制定日文版的介绍,预计在春天会迎来接待高峰。她表示“非常看好阿凡达主题游的前景,政府对此也一直很关注”。
“阿办”要做的还不止这些。1月29日,《潇湘晨报》报道,张家界宝峰湖景区20位土家族导游打算自掏腰包赴美邀请卡梅隆来拍《阿凡达》续集。报道中强调这“完全是20位土家阿妹自愿、自发的行为”,作者为通讯员周芦磆,为“阿办”副主任,是张家界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职员,供职于 “土家阿妹”所在的宝峰湖景区。1月19日的座谈会上,张家界市旅游局副局长何智能曾表示,要由张家界旅游股份公司出面,争取阿凡达衍生品在国内的独家代理权,尤其是哈利路亚山的模型制作、销售的代理权。
第三轮口水:崇洋媚外还是合理营销?
连番的口水战还是有些出乎邓道理的意料。“我想到会引起争论,但没想到争论会这么大。挂洋名,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吸引外面的关注。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张家界有3103座山峰,有名字的很少,我们也就是把那座山峰注入了阿凡达元素而已,山还是那座山,峰还是那座峰,不会因为有个洋名就不是那座山峰了。游客愿意接受乾坤柱这个名字也可以,接受哈利路亚山也可以,目的就是给客人多一点介绍。”
但批评者则认为,低俗炒作损害世界文化遗产,这种“崇洋媚外”的做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还有时评作者称,“张家界是阿凡达的殖民地”“何不直接更名为阿凡达”,“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中国数千年亘古不变的真理……如今,一部国外电影竟让张家界忘了自己的‘妈’,并自己起了个洋名,简直是天大的‘杯具(时下对“悲剧”的诙谐说法——编者注)’!”还有人借此机会重温了“电影强国梦”:中国大片何时让外国山峰改名。
对于外界的批评,邓道理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们可能以为张家界整个景区都更名了,其实只是一个景点。”对于央视的批评,他的回应是:“你喜欢中国文化,那为什么中央电视台台标还用‘CCTV’呢?”
黄山景区的程亚星则对记者表示,在国内《阿凡达》借黄山扬名,在国外黄山借《阿凡达》扬名。“黄山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保护为第一要义的。《阿凡达》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因为导演的灵感来自黄山,所以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关注黄山,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机会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黄山,喜爱黄山。”
“利用影视进行旅游宣传是常用的营销手法,近年比较典型的如韩国利用《冬季恋歌》《大长今》、新西兰利用《指环王》、日本利用《非诚勿扰》等做的宣传。因此,张家界和黄山借用《阿凡达》进行宣传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说。但他同时表示,景区要想长盛不衰,单靠宣传并不够,还要加强服务和管理。“阿凡达原型之争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当前国内民族主义思潮较盛,在这种情况下,景区借用外国影片进行宣传难逃‘ 崇洋媚外’之讥,虽然影片本身在国内上座率颇高。”戴斌说。
“我觉得这件事在营销张家界上是成功的。”面对各种批评和可能形成的舆论压力,邓道理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张家界,事先,口水战,洋名,卖土景,张扬张家界 事先 口水战 洋名 卖土景 张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