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雷人"的娱乐化

编辑:Jina 来源:解放日报凌河
 

中国的房地产,看多唱衰,自然可以见仁见智。然而这几日之间,一个“高峰论坛”之上,一名“著名地产学者”的“无泡沫论”,却令舆论之间,“雷倒一片”——— 


  说是中国的房地产,为什么“没有泡沫”呢?一曰“现在离婚率高,离婚就需要两套房住人”;二曰“同居的人多,同居也需要房子”;三曰“有的人有两个三个家庭,也都需要房子”!有此三则,所以对房地产充满信心。 


  原来如此。原来“离婚率高”这个“社会问题”,“支撑”着中国房地产的“前景”,原来未婚同居这个毕竟游离法律精神和道德准则的毛病,也“刺激”着购房的需求,更奇特的是,似乎连那种“金丝鸟笼”的“需求”,也成了房地产业的“利好”。于是据现场报道说,这些“新奇论点”着实“雷倒了一大片听众”,连“论坛”的主持也发出“惊呼”。 


  其实这样的“雷人”之论,远不止这个“未婚同居刺激论”,不久之前,不是还有“学者”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金融危机稳定家庭论”么———说是困难来了,一片低迷,一派肃杀,于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携扶,于是感情破裂的夫妻,决定离婚的也不离了,貌合神离的家庭,想分手的也不分了,“婚姻状况就此稳定”。这当然是高明的“推论”,但更是想当然的借口。这个一无论据,二无事实支持的高论,当然又“雷倒了一大片听众”。 


  类似这样的“雷人”高论,当然还有不少。你说穷人为什么上不起大学,他答曰“因为收费太低”;你说要加大反腐力度,他说腐败“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是改革的成本”;你说要排解交通拥堵的瓶颈,他说“堵塞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你说中国要解决老百姓的医疗保障问题,他则说“那国家首先要破产”……甚至还有这样的“学者”,提出把当年侵华的八国联军找来,叫这八国每国建一所学院,就建在圆明园遗址,其名称为“八国联大”,那当然又是相当“雷人”的“理论”了。 


  “雷人”的高论,大多出自“学富五车”的“学者”之口。于是人们不禁设问,我们的有些“专家”,他们缜密周到的逻辑力量哪里去了,他们“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又去何处?什么时候,我们的一些“学者”变成了“炮手”,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学问”变成了“雷人”的高论? 


  当然也有有识之士,指出过一个严肃的倾向,这就是“利益集团加紧向学界渗透”,致使一些“学者”变成“代言人”。为了“利益”,所以不讲公道,为了“代言”,所以只好“雷人”,也不顾身价脸面了。这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依我所见,相当一些“学者专家”,成为“雷人”的主儿,其原因似乎还没有“吃人家的嘴软”那样的“严肃性”,他们的“嘴硬”、他们的“雷人”,一是取悦网络,一鸣惊人,以“雷人”来取胜,以“雷倒一片”来吸引眼球,赚取那个“点击率”;二是“激怒公众”,似乎万炮齐轰反而会提高原本并不出名的“学者”的知名度,所以来个“语不雷人誓不休”。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条恰恰是演艺界的通则,是未出道的小明星或是准明星登台亮相的终南捷径,说到底,是一种娱乐化而已。至于“雷人”一语,据说本来就是日本动画里头的角色,在亮相之时,头顶上会出现的一个闪电记号,于是演变为“雷人”。奇怪的是,就是这个娱乐化的东西,现在“学界”之间,居然也拿来引进,为了“头顶上”的那道“闪电”,不惜以“雷人”之论来“雷倒一片”,不惜以“造星”的娱乐方式来“做学问”。 


  理论之树,当然也要常青,所以“双百方针”,一定要坚持,大家都可以说话这条原则,也是不可动摇。但是学问毕竟是一件板凳坐冷才能做好的活儿,科学更是严肃认真的事儿,要有一点好的学风才行。我们的“学者”,当然要鼓励他们自由争论,但如一味只知道“雷人”,将学问当作娱乐来“化”,那么公众的失望,又岂止是“雷倒一片”?

 


关键字: 内容标签:娱乐,雷人娱乐 雷人
下一篇:公交就是要姓"公"||上一篇:从胡适到李银河的微妙变化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