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上百万名子女随着2200万农民工父母返乡;春节后,父母回城打工,子女成为最新一批的留守儿童。据估计,中国农村目前约有6000万名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祖父母辈的溺爱中成长,性格闭塞,不合群也不乐观,学习态度和质量令人担忧。舆论形容留守儿童是时代的孤儿,他们是暴露了问题的社会暗流。

屈维微(女,11岁)是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英利育才小学的返乡生,今年春节前,第一次回到故乡。
在浙江玉环县出生长大的她,一直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外地上学。今年春节前,妈妈带她回到家乡,在当地小学读书。春节后,妈妈再回到浙江,与爸爸继续在外打工,屈维微留在家乡跟随爷爷,成为留守儿童。
日前,在她就读的英利育才小学,屈维微细声告诉记者:“我不喜欢这里(农村的家),很脏。可是妈妈告诉我,只有回老家才能上正规中学,所以必须回来。”
今年春节前,伴随2200万农民工返乡的,还有上百万名子女,这些返乡生加入了中国农村6000万留守儿童的庞大队伍中。春节后很多父母回到城里打工,他们成了新一批的留守儿童。
农村学生 留守儿童占70%

返乡生(前排左起)屈维微、黄秋霞和于云涛必须面对重新融入家乡教育体系的挑战。
英利育才小学校长徐光兵表示,70%以上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造成性格闭塞、不活跃、郁郁寡欢。由于没有家人辅导功课,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一般上由祖父母看管。年迈祖父母文化水平很低,很多是文盲,只能协助孙儿女的吃穿,但在辅导功课方面无能为力。
记者在教室看到屈维微时,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坐位上,望向窗外。刚刚开学一周,她对环境及其他同学都感到陌生。
自从去年12月随妈妈回乡,她就在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与浙江相比,梁平县老家各方面都显得落后。她最不适应的是生活和学习环境。
她说:“爷爷家在偏僻的乡村,开始非常不习惯,觉得到处都很脏。现在妈妈走了,我就帮助爷爷洗衣服,整理家务,让家里干净整洁些。”
换了学习环境,她也需要适应。幸好,学校是地震后重建的,课室宽大明亮,还有塑胶跑道的操场,比她在浙江的学校要好很多。
她说:“我在浙江上的学校是给农民工子弟开的,条件很差;教室拥挤,很旧,也没有操场。老师(水平)也没有这里好。
“现在我不太开心,但不会埋怨父母。他们送我回来是想让我多学知识,上个正规的好中学。”
想爸爸妈妈时,怎么办?她答:“爷爷家里安装了电话,想爸爸妈妈和弟弟时,我就给他们打电话。妈妈也经常打电话问我学校的事情,鼓励我好好学习,照顾好爷爷。”
户籍政策规定 在户口所在地上中学
与屈维微相比,于云涛(男,12岁)则很高兴回乡上学。去年,他跟父母到广东东莞上学,才上了一年,就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大批玩具厂倒闭,妈妈失业,年底就随母亲回乡。
如今,他回到原来的小学,与以前的同学一起学习,是件开心的事。他告诉记者,广东小学语文(中文)课本与重庆一样,但是数学的程度比重庆要深一些。
过几天,他妈妈又要回东莞找工作。问他想不想跟妈妈一起去,他说:“不想。还是这里的学校比较好。老师和同学我也熟悉,明天就要考中学了,中学只有在重庆我才能上正规学校。”
受访的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返乡生回故乡上学的原因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因为中国户籍政策,学生只能在户口所在地上中学,因此,农民工子女必须回乡上中学。
记者从学校方面了解到,因为外省与重庆使用的教材不同,学习进度不一样,因此回乡后,返乡生必须尽快补上没学过的内容以迎头赶上;其次,返乡生的学习质量较差,因为没有家庭辅导,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都不好。
种田兼照顾孙子 农村老人非常辛苦

农民工李善美:为了讨生活,春节后会再回广东找工作,小儿子只好留给年老的父母照顾。
记者来到于云涛的家,这里离学校大约10公里,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必须起床,步行近40分钟到学校。采访当天下起毛毛雨,记者沿着泥泞小路从大路步行10分钟,才来到他的外公外婆家。
在一座破旧的房屋门口,于云涛的外祖父李培德(67岁)正坐在凳子上抽烟袋,门口有一男、一女两个小童是他的外孙和孙女。目前,他和老伴照料两个外孙和一个孙女;孙儿女们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李培德说,农村老人命苦,孩子大了原本可以享福了,没想到孩子都外出打工,把孙子留在家里,他和老伴一边要种田,一边还要照顾孙子,非常辛苦,但也无奈。
农民工妈妈打工赚钱将来供孩子上大学
于云涛的母亲李善美(36岁)在深圳打工多年,去年把儿子带到东莞上学。她说,带儿子到广东,主要是想让他看看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让他珍惜钱。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很懂事,不乱花钱,也很自立,很小就自己步行到学校。
她说:“看到孩子冬天拿着手电筒在黑漆漆的外面步行上学,很心疼。但为了学知识,孩子必须上学。我们到外面打工赚钱,如果孩子有出息,将来可以供他上大学。”
她生了于云涛一年后就到深圳打工,去年回来生了第二个儿子,虽然被罚款近2万元人民币(4500新元),但她还是觉得值得。她说:“我第二个其实想要个女儿,没想到又生了一个儿子。大儿子现在有个伴了。”
中国推行独生子女制度,但在农村,人们普遍还是生两个孩子。但因生育第二个孩子抵触计划生育的规定,一般都得缴交罚款,罚款的数目因地而异。
李善美说,再过几天,她就要再回到东莞找工。丈夫还在那里的一家玩具厂工作。会担心找不到工作吗?她笑着答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和老公在一起,能挣多少是多少。实在不行,我就给他做饭。呆在家里没事做,还不如出去打工。”
留守儿童性格有缺陷
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英利育才小学校长徐光兵说,光凭外表就能看出谁是留守儿童。“他们一般都比较闭塞、不活跃、跟人交流少、不乐观、不合群。”
他说,目前农村小学7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有些很多年都没有见过父母,因此造成他们性格方面的缺陷。
留守儿童一般上由祖父母看管,徐校长说:“每次开家长会,来的都是爷爷、奶奶,很少看到父母。我们跟他们介绍孩子的情况,有些人都听不懂。”
他认为,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区别非常明显。“两个孩子走在一起,一看就知道谁是留守儿童。父母在跟前的孩子,他们的习惯比较好,性格开朗些,喜欢与人交流,胆子比较大。”
造成留守儿童性格缺陷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老人不懂得如何教育下一辈。“管严了怕孩子父母说,因此老人们对孙子辈一般都是放纵、宠爱,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整天沉溺在游戏里,做事不考虑后果。”

徐光兵:农村小学7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徐光兵表示,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计划实行农村小学寄宿制。但要实行寄宿制,首先农村小学就必须有宿舍,但现在绝大多数小学没有宿舍。
英利育才小学前身是文化镇中心小学,在去年四川大地震中被震垮,由重庆房地产企业英利捐资1000万人民币(约225万新元)重建。现在的小学建有学生宿舍。
徐光兵说:“我们很想利用现有的宿舍,让留守儿童住校,这样一来,老师在晚上可以辅导他们作业,照顾他们的生活。但是现在小学没有负责生活老师的名额,我们还在跟教委商量如何解决。”
他希望出外打工的家长,最好留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现在学生教育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个部分。如果家长能留下一个照顾孩子,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有很大帮助。”
梁平县教委基教科欧阳科长表示,现在除了留守儿童令人担心,返乡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令人忧心。“基础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家长要对孩子转学问题慎重对待。不是万不得已,不要给孩子转学,毕竟学生要熟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需要时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时间来说是一种浪费。”
关键字: 内容标签:留守,儿童留守 儿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