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金融风暴下的中国博物馆如何作为

编辑:Jina 来源:中国文物报张健平
 

2009这一年,注定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喜的是,迎来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六十周年,是值得大庆的一年;忧的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衍生成为世界性的金融风暴,全世界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波及。在这大喜大忧面前,中国博物馆如何应对,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次世界性的金融风暴要肆虐几年,还是一个未知数,但2009年应该是金融风暴影响严重的一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会受到一定的波及。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观念,因此建国六十周年大庆会是一个极其热烈、规格很高的庆典活动。国民期盼在此期间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伟大祖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据各地媒体的相关报道,对于60周年的大庆活动,各地都早布置早安排了。而博物馆在大庆活动中担当的角色,是无法替代的。很多博物馆早早就为60周年活动在策划,国庆前后一系列的陈展推出,将使博物馆再次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亮点。在大规模操办国庆大展的同时,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下国家时事就能发现,一方面党和国家为减轻金融风暴的影响,拿出四万亿资金来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家明文禁止楼堂馆所的建设。特别是近日国家对县一级领导的办公用房面积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一系列政策规定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在压缩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准备过紧日子。国家碰到了困难,我们博物馆工作人员怎么办?怎么为国家排忧解难?我想在这特殊的一年里,应该在全国博物馆系统内倡导节约的风气,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我国的博物馆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印度教徒报》载文说:"随着中国对世界开放,它渴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设计新潮的建筑在各大城市中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博物馆是这场建设狂欢的最大受益者。"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止到2007年,全国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已达1722座,如加上其他部门和民间兴办的博物馆,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超过2400座。文物系统的1722座博物馆很大一部分是改革开放30年期间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地方财政必保的单位。正因为如此,博物馆很难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2008年度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都不同程度得到了国家财政的补贴,过了一年好日子。时至今天,金融风暴冲击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种大背景下,博物馆能独善其身,幸免其难吗?当然。博物馆受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很小,即便是冲击较大,博物馆也不能像企业一样减薪裁员,博物馆馆长更不可能像企业家一样闭门修炼,将自己雪藏冬眠,博物馆还得要照常开馆,接待观众,还要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笔者认为,博物馆厉行节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博物馆要在"源头"抓住节约 


  源头在哪里?就是在博物馆尚未动工之前,在制定《博物馆建设任务书》的时候,就要将节约放到同安保同样重要的位置考虑。首先是博物馆的建筑要"减肥瘦身"。在上一轮的建设风潮中,博物馆的确有"虚胖"的现象,比如,很多博物馆的大厅是几千平方米的面积,其实用功能并不需要如此庞大,在给人气势宏大的感觉的同时也是浪费。其次是在节能方面需要精打细算。现在的博物馆是用电大户,难怪有些大型博物馆每天的水电运行费用就能达到一万元,这个数字是比较惊人的。现在国家对办公场所的制冷制热都有明确规定,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也应对博物馆的照明、空调等耗电设备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数据规定。再次,现在的博物馆建设不少是"钥匙工程",博物馆是使用方,有权要求发展商注重节约节能问题,在恰当的时候可以聘请此方面的专家评审设计及设备等问题,一定要提前介入。 


  博物馆要在陈展方面注重节约 


  首先是基本陈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仅次于建筑投资的另一大块投资。现在一般陈展每平方米的预算都在5000元左右,更有甚者达到上万元一平方米。这笔资金的使用很大一部分用于声光电等高新科技设备上。笔者近几年跑了不少博物馆,参观了一些展览,感觉最强烈的一点是,声光电给博物馆陈展带来效果的同时,也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展厅各种声响混杂,灯光复杂,展厅内到处都是视频等设备,耗电量惊人,浪费极大。陈展设计制作公司在设计制作博物馆的陈展时当然希望多上一些最新科技设施,其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些最新科技设施是否适合使用在陈展上,在此方面的考虑就不是很周全了。现在是有些不成熟的新科技产品都用在博物馆陈展上了,交付使用以后的维修费用同样十分惊人。所以,不要追求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应根据本馆陈展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成熟型设备。 
  其次是临时展览。免费开放以后,各馆都加大了举办临时展览的力度,这样才能使博物馆更加吸引观众。有的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的数量一年超过100个。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博物馆系统每年举办展览突破一万个。可以预测,今年恰逢建国60周年大庆,博物馆的展览数量会达到一个新高。临时展览如果控制不好,其设计制作费用也是很大的。笔者曾参与一个临时展览的制作,花费近200万元,只展出了两个月。撤展后除声光电设备还能再次使用外,其他都变成了垃圾,让人心痛。笔者事后想,假如当时考虑得更全面一些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浪费。例如,地台、隔板等做成活动的,虽然造价会高一些,但能多次使用,也值了。因此,笔者认为临时展览的制作费用应该压缩,所使用的一些设施应该追求重复使用的效果。 
  
  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节约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博物馆也不例外,日常开支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博物馆的日常开支也能讲节约。我们就拿博物馆的免费宣传品来说,现在很多博物馆各类宣传品的印制都不太计较成本,这类宣传品都是免费为观众提供。观众可以随便取拿,少数观众不自觉,看完就随手一扔,有的竟然恶作剧塞在展柜里面,既影响博物馆展厅的整洁,也给清洁卫生带来了麻烦。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假设一家博物馆有3种宣传品,每种均价1元,计3元。按每年参观人数100万测算,50万参观人数拿取宣传品,就是150万元的开支,这是一笔不小的经费。现在有些博物馆已经发现并改正了这种做法,高档纸张改用了新闻纸,这样成本只有原价的十分之一,还有一些博物馆采用随同门票发放宣传品的方法,一个团队发几份,也达到了节约的目的。 


  在结束本文之前,请允许笔者在此抄录一个故事,可能对我们都有所启示。有一次,比尔·盖茨开车去见一个朋友,到了目的地,停车场都停满了。服务生建议他把车开到贵宾区,但要比一般场地付高出一倍的停车费。盖茨坚决不同意,朋友见状便提出由他支付多出来的停车费。但盖茨还是不同意。他说,我不是缺这钱,而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无论多出来的停车费是你付还是我付,都改变不了浪费的事实,于是盖茨将车停在较远的一个廉价停车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博物馆,风暴,金融中国 博物馆 风暴 金融
下一篇:要拍真孔子,不造假圣人||上一篇:洞穿官场“马屁文化”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