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耗资7亿的江宁织造府满足了谁的"浮华一梦"(图)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
 

 
元旦期间,耗时三年、耗资超过7亿,由两院院士吴良镛设计的江宁织造府再造工程拆除外部围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红楼梦》中景”撩开面纱,露出全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江宁织造府宛若一个都市“盆景”。(《新华网》2009年01月04日)

    说起江宁织造府,人们会联想到《红楼梦》。它作为清代专门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堪比《红楼梦》的历史还悠久,据说康熙与乾隆皇帝南巡曾多次入住这里,而真正让其名扬天下的则是1711年文学巨匠曹雪芹的诞生。因为曹家的命运从开始就与江宁织造府密不可分,康熙二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被康熙从北京派遣到南京任江宁织造,以后历经祖父、伯父、父辈,先后达65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以此为原型的,相信许多人谈起大观园中所发生的故事,总是津津乐道,滋滋有味。

    如杲江宁织造府的旧址还在,哪怕是破烂不堪、东倒西歪、七零八落,花点银子,修旧如旧,既能打造一个新的旅游胜景,让人们体味一下昔日织府的繁华,又能多少拉动点“内需”,也算是一箭多雕的美事,只可惜它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己被战火损毁殆尽,如今修复起来不仅仿真技术难度大,而且所需金钱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可南京市经不起“红学家”们的忽悠,不惜耗时3年,耗资7亿,终于打造了一个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的“江宁织造府”,没想到的是,当围挡了3年的广告牌轰然倒地,所谓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宛若一个都市“盆景”---江宁织造府,并没引来多少赞叹,反而受到网上网下一片质疑。

    笔者以为,“江宁织造府”有什么“可听”、“可看”、“可吃”的并不重要,问题是,究竟该不该花巨资搞一个本来就有多套版本、存有争议、不伦不类的“复古”,7亿元是什么概念?这对于有着六、七百亿财政收入的南京“大亨”来说,可能是小莱一碟,不足挂齿,但它至少相当于苏北地区一两个县(甚至是西部地区十几个县)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花费几百万人、上千万一年积攒的“血汗钱”,在高楼环抱的大都市中东拼西凑造个“历史遗迹”,除了耗资耗力、自“愚”自乐、白日做“梦”,还能有多大意义?

    非但如此,中国类似这种遭受天灾人祸洗劫的文物,可以说,是数以万计,我虽不是学历史的,但依稀记得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被淮河洪水淹没的明祖陵,被多次战乱荡平的大明宫等等,试想,如果各地都效仿南京如法炮制,恐怕中央再来4万亿投资,也经不住有的地方“败家子”们“瞎折腾”,如此一来,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则有可能被有的“歪嘴和尚”打了折扣“念错经”,看来,南方可以“红楼”一“梦”,北方就可做“黄梁美梦”,难怪许多网友“很为4万亿捏了一把汗!”

    写到这,笔者想斗胆问一句:为“红”而仿红(红是名气),为“楼”而搭楼(楼是捷径),为“梦”而做梦(梦是理想),毫不怜惜的拿纳税人钱来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虚假政绩”,类似于南京市不惜耗资7亿打造的江宁织造府,到底满足了谁的“浮华一梦”?(金笔头)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耗资,谁的,浮华,织造,江宁耗资 谁的 浮华 织造 江宁
下一篇:网络影响越大应承担的责任越大||上一篇:期待“政府红包”更大、更广、更常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