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防范外企非正常撤离,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笔者看来,通过“洋跑跑”现象,我们其实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
首先,“洋跑跑”有一些共同特点:大多是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大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这样的企业本不在我们欢迎之列,但近年来这样的企业却大量涌入中国,为何?商务部研究院的邢厚媛说得一针见血:“某些地方长期以来有一个很不好的做法,就是不科学的发展观和不合理的政绩观,每一个岗位的干部都有招商引资的指标,这就使得招商引资不计后果,不分良莠,一律招进来。”其实,这个问题岂止某些地方独有?
其次,与不正确的“招商观”一脉相承,一些地方给予外企的待遇实在太优厚,他们可以很方便地从银行获得巨额货款,可以长期拖欠工人工资,甚至会被地方政府“挂牌保护”,谁也不能去监管他们。正是这些“超国民待遇”让一些外企变成了特殊企业,埋下了不负责任的种子,结出了“半夜逃跑”的恶果。
日前国家四部委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对于如何跨国追究“洋跑跑”的责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防范“洋跑跑”,事后究责只是被动之举,将防范“关口”前移才是主动、治本之策。一方面,要将防范“关口”前移至招商引资环节,变“引资”为“ 选资”,将那些不符合中央产业政策,或者可能无力履行社会责任的外资坚决拒之门外;另一方面,要将防范的“关口”前移至日常监管环节,取消一些不合时宜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企的监管力度,同时向银行、供应商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从更深层面来说,“洋跑跑”现象与一些地方不正确的政绩观、招商观直接相关,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政绩观、招商观,才是遏制“洋跑跑”现象的根本。
摘自《燕赵都市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跑跑,反思,招商跑跑 反思 招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