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拉动国内旅游市场,国家旅游局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等。(11月20日《青年报》)
“国民休闲计划”,至少听上去很美。就权利而言,劳动和休息都是权利,而“休息”一旦升格为“休闲”,那份强烈的幸福感真是难挡。这一切显然都是从权利角度说事,却不一定是“国民休闲计划”本意所在。
经济趋向下行时,一切刺激性、扩张性经济对策都显得底气十足。这份“国民休闲计划”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其本意在于刺激旅游行业的增长,而非关切民生权利的实现。这不是从道义上较真,而是直接关系到这项计划的成败。黄金周计划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足以作为前车之鉴。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黄金周计划于1999年开始实施时一片叫好,近几年来却几乎成了众矢之的。其症结就在于,它不是基于权利的考虑,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功利化的制度设计。
黄金周计划实施之初被高估,是因为它确实大大刺激了国内旅游市场。而此后被抨击,是因为它给交通等行业带来严重压力。变化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经济形势的冷暖。人们在忙于阐述自己主张的时候,不自觉地都将黄金周作为一种调整经济周期的手段,却忘了公众休息权利本身,它始乱终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了。
更让人悲观之处还在于,动员目标人群旅游似乎并不易。低收入群体是愿意要真金白银的工资,还是空着肚子旅游,是一个问题。而奖励旅游的提法,很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让公款旅游借尸还魂。
休息、休假、休闲,事关经济刺激,更涉及民众长远的福利与权益。这些方面的制度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功利化、工具化的考量,而应当放宽眼界为民众提供更为稳定的利益预期和消费动力。否则,“国民休闲计划”不仅无法避免黄金周制度的命运,而且其拉动旅游市场的效果也值得怀疑。
关键字: 内容标签:翻版,黄金周,国民,计划,休闲翻版 黄金周 国民 计划 休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