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孟获之墓”与“刘邦魅影”

编辑:汀滢 来源:解放日报
 

西南之陲,十万大山之中,忽然立起了一座墓碑,上书“南蛮王孟获之墓”。一时之间,引出了纷纷议论。

  孟获当然是个“名人”,出来一个墓葬,有什么可以议论的呢?原来这个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终于“乃心服”的南蛮王,其碑文之上,竟大书“吾遭诸葛亮辱。宁站死,勿跪生”的赫然大字,巍然一个宁死不屈、死也不降的硬骨头。于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就被改过了,于是一段边陲民族经过争斗走向和谐的佳话,就面目全非了。

  孟获当然堪称英雄,但他的“英雄”之处,恰恰在于他的归顺于蜀汉,从而保持了边陲的长期和平稳定,现在为什么要杜撰一个“宁站死”的碑文呢?据说是因为“七擒七纵”不好听,有损于孟获的“高大形象”甚至“民族自尊心”,于是便来“颠覆”。  

  孟获之墓,本来就不可靠,是“在山上找到一处墓葬……但并无太多依据”,但孟获毕竟是个“名人”,于是也不管“依据”的多少,先立起来再说,以便“开发旅游”,以便“吸引远客”。这倒也罢了,现在的故居也好,墓葬也罢,有几个是足有“依据”的呢?所以也只好由它“孟获之墓”了。但为了“重塑英雄形象”,为了莫名其妙的“民族心理”,居然伪造历史,假托古人,杜撰碑文,就令人议论纷纷了。

  “孟获墓”的假史,除了招徕游客外,毕竟还有一点“自尊”的追求。而关于“刘邦碑”的传说,就更令人啼笑了———据说汉高祖起事之时,有大蛇拦路,于是奋而斩之,以显举义之誓,所以后人便在“斩蛇”之处,立下石碑,关于是否真有此事,是否就在该处,且不去管它了。但是近年之间,忽然又说“斩蛇碑”上,每到夜间,便出现“神秘武士”之像,“一手仗剑、一手捋须”,昂首挺胸,气度非凡,活脱脱一个“汉高祖显灵”。这还不够,过了一段,又说“汉高祖”之侧,还有“美妙宫女”,一如大汉宫中……

  据说这“神秘魅像”,初乃一农民驾着三轮车路过此碑,打开车灯,突然发现清晰人形,顿时惊呆,后经有识之士验证,才断定是“刘邦之像”。于是定论既出,不胫而走,于是原本罕人来游的晚间,也已脚步络绎……

  孟获墓和刘邦碑的“传奇”,说来也不奇怪。今日之域中,为了招引游客,为了开发旅游业,已经有了多少假古迹、假历史、假传说,其生造之大胆、编造之离奇,已经到了十分荒诞的地步。我曾入住江南某宾馆,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畅,故生意萧条,形影相吊,于是那老板一定要拖我去看一看屋后山下的一个土洞,说能否帮他写一篇文章,就说这个山洞,竟是一个龙洞,远古之时,有某名人执剑于此,一刀杀了此龙,所以叫作“××屠龙处”,曰这样一“宣传”,可能会“拉动一点客源”……这位老板当然是病急投医,一点点小狡猾而已,但这种关于“屠龙之洞”的点子,不正是从南到北万千假景点的人同此心吗?

  不久前去西南一回,某地解说小姐振振有词,说咱们这里,乾隆皇帝来过几次,还留下御笔。见我大吃一惊,于是反问,这里不是长江以南么,乾隆不是“下江南”吗……这当然是无知“美眉”的“大胆”,但这种“大胆”以及由此产出的“妄为”,去今日中国之旅游途中,不是并不罕见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邦刘邦
下一篇:涂志刚:一场文青的寂寞狂欢||上一篇:有人动了拳头 网络暴力逼着“百家讲坛”改方向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