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批评报道不点名,犹如“拳打空气”

编辑:秋痕 来源:金羊网
 

陈赐贵
关于三鹿奶粉的安全事故,我一直在观望着,看它是否会像其他安全事故的处理结果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毕竟,这种情况我们见得太多太多了。在许多安全事故中,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乐于把责任推给一个叫“社会”或“体制”的东西,呼吁“有关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强调“相关部门” 要处理“相关责任人”,尤其是贪污腐败的“某些官员”。可到了最后,人们往往并未见到哪个“有关方面”露过面,哪个“相关部门”开过门,更不用哪个“相关责任人”或“某些官员”为此丢人丢官了。
当然,如果你想知道这都是什么部门、什么官员的话,只要吆喝一声,说是要收税分红或论功行赏了,那么他们肯定跟鲨鱼闻了血腥味似的,争先恐后地出来了,而且一个个振振有词,说得好像这事离了他们肯定玩不转一样。“酒肉朋友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把这话放在官场中似乎也很恰当。
细心的朋友会留意到,早在《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先生之前,便有人报道过湖北、甘肃等地的结石婴儿和有毒奶粉了,但各方反应平平。是这些报道不及时、不准确吗?是因为奥运临近的缘故吗?是这些记者被收买了吗?都不是。其实,只要你翻出这些报道来看看,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事关重大的当事企业仿佛需要避讳的尊者一样,无一例外地成了“某企业”。结果,就像我们见惯不怪的诸多场景一样,这一拳看似力大无比,却打在了空气当中,一点杀伤力都没有。涉案的企业依旧顶着“民族企业”、“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等诸多光环在从事着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而广大家庭尤其是婴幼儿仍在遭受着三聚氰胺的毒害。
事情的转变从点名开始。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记者点出三鹿的名字时,这一类安全事故终于有人接招了,不管对方乐意与否。事情也正如众人后来所看到的那样,越闹越大、越辩越明,直至把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暴露在阳光底下!同样地,事件发生之后,人们便毫不客气地把矛头指向了对此事负有直接责任的国家质检总局及其领导李长江先生,周泽等律师更是实名敦促李长江先生辞职。最后,后者在一片批评与质疑声中黯然去辞。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我们会发现,在近年来几大处理结果相对圆满的事件中(如近日即将开审的华南虎事件),当事人无一不是被点了名的。至于那些满口“有关方面”、“相关部门”的,则依旧是哪一方面、哪一部门都不相关,在推诿与拖延中将责任消解于无形。可见,点名与否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一个是重拳出击,一个是隔靴搔痒。
点名,还是不点名?这是一个问题。这一类事件也正如简光洲先生所担忧的,关系重大,上会得罪党政领导,下会影响单位收入,重则单位受到纪律处罚,轻则个人被迫应诉公堂,会让人“紧张得睡不着觉”。但也正是由于事关重大,关系到媒体的社会良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报道、批评还是点名的好。对此,媒体人责无旁贷!


关键字: 内容标签:拳打,点名,犹如,批评,空气,报道拳打 点名 犹如 批评 空气 报道
下一篇:我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问题出路何在||上一篇:正龙与神七哪个更有看点?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