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化仍需敬畏:从“敬惜字纸”说起

编辑:汀滢 来源:人民日报
 

我小时候,常在街头看见有老者肩头背着粗麻布的褡裢,手持一根长柄铁或竹夹子,褡裢上写着“敬惜字纸”,踽踽而行。看见地上有遗弃的字纸,便庄重地夹起,抚平,用一根粗线串起,放进褡裢口袋。他们那严肃的样子,让我觉得神圣复神秘。特别是在苍茫的暮霭中,他们朦胧的身影,总有一种不敢出声的敬畏感填满我的稚子之心。如今我已届“古稀”,这童年的画面依旧新鲜。 

    久矣夫,“敬惜字纸”四个字已经移出了人们的脑海,在联想丰富的电脑字库里,也没有了这个词组,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才会蹦到荧屏上。人们已经不再敬畏文字,以戏弄文字为己任的“写作人”正如明星在天上放光,将他们制造的文字垃圾撒满人间。  

    文字之所以被如神明般敬惜,是因为它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期的最主要的标志。有了文字,人们才可能为世上的一切命名,阐述对它们的认识,并且把这一切流传下去;人类才会有历史,历史才会有意义,人类才会彼此了解,人与自然的一切学问才会诞生、继承、发展。而中国的方块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小型的信息库,保存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价值观念和生命所系的精神。所以我幼年所见的“敬惜字纸”的老人,不但是对汉字敬若神明的“书痴”,更是保护民族文明,反抗侵略的爱国者。那时我们正处在“沦陷区”,每个小学生都被迫学习日语的呀。 

    我们敬爱文字就是尊敬文明,就是尊敬人类数千年来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文化”和“文明”本来不是同一概念。但在早已进入文明时期的今天,我们在说“文化”时,其实往往是在说“文明”。如今“文化”一词早已泛滥成灾,不少人把它拿来当作炫耀、包装、作假,乃至贩卖各类毒品的旗帜招摇。他们早已不尊崇文字,连以书写为业者,有些都把文字当成商品,文字所记载的一切,也已成为钞票的另一种符号。文字被亵渎至此,文化也就成了任人为私利所用的东西。一个民族若陶醉于泡沫文化,这个民族也就如漂萍一般,失去了根本。北京奥运会所张扬的中华文明让我们高扬起自尊自信的头颅,我们终于可以和世界各民族站在同一座平台交流彼此的文明,让中华文明为全世界共享。我们因此被人尊重,我们也因此尊重别人。但是我们也有人表现出不那么尊重自己,也因此不尊重别人,缺少对文明应有的尊重。比如令国人扼腕叹息的某支球队,输了比赛,又输了人。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缺少文明,更不要说对文明的尊重。 

    在新的时代,各个民族的和平竞争,说到底,是文明的竞争,是人们文明程度的竞争。对文明的敬重,是对人们最起码的要求。不敬重文明,个人无以安身立命,家庭无以在社会驻足,国家无以繁盛,民族无以和谐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逻辑。(苏叔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字纸,敬畏,仍需,说起,文化字纸 敬畏 仍需 说起 文化
下一篇:作协主席们没必要太起急||上一篇:凭什么“权威”把持着研讨会的话语权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