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剧院不能成为豪华景观

编辑:汀滢 来源:人民日报
 

近两年来,为了提高城市文化地位,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巨额资金建造豪华剧院、音乐厅,甚至出现了“安德鲁现象”,因为他参与设计了国家大剧院,一些地方也纷纷请他设计,结果,风格类别相近的剧院出现了好几个。

    新的剧院技术指标都非常高,甚至有的剧院据说一个坐椅就价值一辆奔驰车,还有的剧院据说其外形结构设计已经超过了国家大剧院。然而,这些剧院却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剧院是用来演戏的,声音、表演的效果如何,却很少有人提及。我曾陪同国际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参观一座新剧院,管理人员带我们来回看观众厅,津津乐道地说这个灯饰来自意大利、那个雕塑是某某大师的作品,而指挥家却毫无兴趣,他说:“我要看后台,舞台的设施怎么样?” 

    新剧院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很多专业人士和艺术爱好者发现的重大问题。乐团演出时指挥在台上听不清乐队的声音,观众席里的声音又“干巴巴”;而话剧观众看不清台上的表演,只有声音在那里张扬。这些,恰恰是目前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没有认真考虑的重要事情,以至于出现了歌剧演出时不得不使用电声扩音的现象。现在,我们最需要让剧院回归为演出场所,这是剧院最为基本的要求。假如连这一条都难以达到,那还怎么能称之为剧院? 

    另外,剧院的设施现代化,也需要人性化的管理。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拿国家大剧院来说,音乐厅旁边的卫生间过于“迷你”,其他卫生间也特别“袖珍”。指示牌的字体太小、颜色对比不突出,很多人看不清楚;一层大厅缺少一个购买纪念品或小商品的场所,很多旅游者只能在售票窗口前的广告牌附近照张相“到此一游”;偌大的一个水下走廊,两侧的展览厅平时参观者无法入内,只有购票观众可以参观,而购票的观众因为急欲到演出地点找座位,也没有时间去观看。是否可以考虑把水下走廊对观众开放,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走进去参观,即使他们只属于“看房团”,那么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是否也可以引导他们真正走进音乐厅欣赏音乐呢? 

    技术的进步,也对管理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纵观国内剧院管理,除去一些院线管理集团逐步摸索着走入正轨,其它的剧院管理基本落后国际管理水准,甚至说没有进入管理系统。国际上著名的剧院,如肯尼迪艺术中心,是靠丰富的演出内容、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成为著名的演艺中心。我们拿什么来对国际社会展示剧院文化?是否老是拿出照片说:看看我们的剧院有多漂亮! (曾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剧院,景观,豪华剧院 景观 豪华
下一篇:“单双号”解禁后 怎样保证公交优先||上一篇:“定格”时光 建一座北京奥运纪念馆吧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