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如何让“膀爷”穿上衣服?

编辑:秋痕 来源:新民晚报
 
【提问】
    
    以往一到盛夏,北京的“膀爷”也算一景:以中老年人、居住在胡同的老北京为主,一溜光着膀子扎堆乘凉,甚至有国外媒体用《夏日北京,肉光一片》的标题介绍这道“风景”。相比之下,夏日里的上海人要内敛一些,但很多人爱穿睡衣、睡裤上街的习惯也常常为人所诟病。
    
    沪上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毛卫华日前致信本报,讲述他在奥运期间重游北京的“新发现”:高温依旧,但他转悠了北京西城区、东城区的十几条胡同,一共只发现2位“膀爷”。北京是如何让“膀爷”们主动穿上衣服的?毛先生建议记者“好好打探一番,为上海消除‘穿睡衣上街’取经”。
    
    【回答】
    
    75岁的北京市木材厂退休职工董恒吉是宣武区天桥街道永安路社区的“明星”——作为这个区唯一来自社区的奥运火炬手,董大爷最为人熟知的“事迹”就是参加社区“纠正赤膊行为流动哨”活动,他特意买了20多件T恤衫送给那些一到夏天就“穿不住衣服”的“膀爷”。
    
    夏天光膀由来已久
    
    “要让这些‘膀爷’主动穿上衣服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坐在1958年盖的老房子里,满头白发的董大爷告诉记者,“膀爷”在北京可算是“历史悠久”,过去拉车的、干苦力的爷们儿一到夏天都光膀子,哪有“不文明”一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上点年纪的大老爷们儿还保留着老习惯。
    
    对“膀爷”们“袒肉相见”的行为,不少北京市民的态度也比较“宽容”。特别是在类似董大爷居住的老小区或是胡同里,许多人原先觉得,这跟随地吐痰或者在公共场所吸烟之类的不文明陋习不一样,一不算妨碍别人,二不会传播疾病。
    
    社区企业赠送上衣
    
    从申奥成功到奥运会举行的7年间,北京人对“膀爷”的态度悄然改变,北京人把它评为12个不文明陋习之一。2003年,首都文明办专门召开“纠正光膀子行为”座谈会,董大爷作为社区代表发言时提出:“光膀子不文明,影响国人和国家形象,但光膀子不犯法,只能靠说服教育,采取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回到家,他就想出了买T恤衫送“膀爷”这一招。“居委会特重视,还专门开了一次动员大会”,说到这儿,董大爷乐了:“那时候已经是夏天了,20多件T恤当场发,小区里那些‘膀爷’当场就穿上了。大家都说,咱得为首都争光,不能丢脸!”
    
    董大爷清楚地记得,在自己送T恤、参加社区“纠正赤膊行为流动哨”活动的同时,北京多家媒体也先后为治“膀爷”忙乎了好一阵:有的组织志愿者给“膀爷”送T恤;有的鼓励市民拿起相机拍下“膀爷”,只要见了报,拍摄者和“膀爷”都将得到特制的T恤……在对北京市民“迎奥运”文明礼仪的培训中,纠正“膀爷”习惯也成为一门必修课。
    
    “奥运期间,好多企业还发广告衫”,董大爷说,一些胡同里的“老伙计”一下子拿到好几件印着广告或“志愿者”字样的上衣,厚薄都有,“一件比一件舒服,再不穿就太不合适了。”董大爷说:“这就好比家里来了客人,总得讲究一些,趁这机会把陋习改了!”
    
    点到为止
    
    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认为,北京聚焦“膀爷”、改变“膀爷”的做法,其实质是倡导一种文明的价值追求。过去简陋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带来的“粗放型”生活方式在城市文明面前亟需改变。这种改变离不开“他律”,即社会公共评价体系的引导,但最终目标是达到“自律”。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引导市民讲文明、除陋习时,应该更多地从追求健康生活、美好生活的角度出发,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才能真正收到长效。特派记者  鲁雁南  徐轶汝

关键字: 内容标签:穿上,衣服,膀爷穿上 衣服 膀爷
下一篇:满眼“大师”,马甲一脱是大佬||上一篇:央视8套都是韩剧又何妨?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