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残疾人四年一度的盛会中,世界看到了中国残疾人的个性张扬与美丽时尚,尤其是作为残疾人偶像的美丽与时尚。
曾几何时,中国的残疾人偶像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化身”,如今,他们能够自信地向世界展示美丽,无疑是中国残疾人与社会“融合”的最好例证。
“发型”反映审美之变
金晶被誉为“轮椅上的天使”,是个漂亮的姑娘。北京残奥会开幕前夕接受记者专访时,她拨弄着自己的长发,开心地说:“我的发型现在很流行,可以称作‘金晶发型’”。
在巴黎街道力保火炬后,金晶家喻户晓,“金晶发型”也流行开来——长发扎成马尾,一缕刘海浅浅覆于左额。
金晶酷爱打扮,一直保持着对时尚的敏感和追求。旅行箱里,少不了大包的化妆品,她常把自己最新的艺术照贴在自己博客上。
放在20多年前,残疾人这样讲究衣着打扮,尤其像金晶这样一个中国的残疾人偶像,如此爱美,是不可想象的。
张海迪在1983年3月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后,学习这个残疾姑娘的热潮席卷全国,她成了亿万国人的精神偶像。雪片般的来信从各地飞来,甚至有的信封上连地址都没有,只需写上“张海迪收”,就能寄到共青团中央。定价4角的张海迪事迹手册《闪光的生活道路》印数突破500万册。
在获得巨大荣誉的同时,张海迪也被公众逐渐推上神坛,成为一个“道德化身”。从当时的报纸可以看出,张海迪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高度关注,报纸上争论过“海迪应不应该结婚”,还有人指责张海迪的发型——“为什么非要留长发”。
张海迪与金晶的发型,或许是观察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很好的切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人的服饰色彩单一,样式单一。改革开放30年,带来了中国生产力的大解放,更带来了人性的解放,中国人可以尽情抒发对美的追求。
“平等”昭示观念之变
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千手观音”震撼世界,邰丽华与她背后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美,足以让人们屏息;由残疾人艺术家担当主角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至美至真,再度打动了世界。体育大舞台之外,残疾人也同样成为明星,聋哑小伙子宋晓波,获得了2006年“好男儿”选秀节目全国总决赛亚军,成为残疾人偶像明星。跟金晶一样,他身上没有丝毫的自卑。他喜欢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在这30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在政策设计、城市建设等方面,越来越重视残疾人这个庞大的群体的同时,社会大众也开始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学会欣赏他们的美。
事实上,今天的张海迪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依然美丽,人们描述她,有着“更浓的女人味”。她喜欢香水,衣着讲究,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上电视时,她会笑着问晚会编导:“我身上这件衣服上电视漂亮吗?”还打趣地说:“漂亮的镜头留下来,不好看的剪掉。”她现在的名言是:越是残疾,越要美丽。当然,张海迪所说的美丽,不光是指外表的美丽,还包括心灵的美丽。
从当年的张海迪到今天的金晶,时代巨变,但是,无论个性怎么张扬,无论价值观怎么多元化,无论人们怎么追求外表的时尚与美丽,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感动我们的,永远是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逆境奋斗的精神。
(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 王恒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折射,之变,偶像,美丽,个性,时尚,张扬折射 之变 偶像 美丽 个性 时尚 张扬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