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明礼,从一招一式学起

编辑:秋痕 来源:新民晚报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张世珍当时就在首都文明办工作,他回忆道:首都文明办敏锐地抓住了其中“明礼”两个字。“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从社会交往来说,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然而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观察到,虽然不少市民已经意识到了讲究礼仪的重要性,但并不明确怎样才算符合礼仪,尤其是在跟外宾的接触中,这一问题更突出。”于是,2003年10月底,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首都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之初,首都文明办邀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中国伦理协会、北京伦理学会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两期有300多人参加的各区县骨干培训班,然后这些骨干及专家深入到社区继续宣讲。经过将近1年的教育工作,基层群众对礼仪产生了浓厚兴趣,很自然地期待有一本规范、简单、易于接受的通俗教材。
    
    2004年9月,综合专家、学者的讲稿、骨干人员的宣讲材料及大量相关资料,一本1.8万字的《文明礼仪普及读本》面世了。该书采用问答形式,设置了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工作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共罗列110个人们经常遇到的有关礼仪的话题。
    
    这本图文并茂的读本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好。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看到后也觉得这本书编得很不错,非常明了、实用,对提高全民礼仪素质帮助很大,他提议,要向北京市的每个家庭赠送一本。很快,百万礼仪读本送家庭的活动开展起来了,为此,北京市财政拨出专款1000多万元,向430万个市民家庭免费发放这一读本。
    
    首都文明办并没有停留在《文明礼仪普及读本》的出版与发行上,各区县的礼仪风采展示大赛、电视礼仪风采展示、电视礼仪知识竞赛随后陆续开展起来。“文明礼仪讲师团”也深入基层,先后举办培训班1000多场次,志愿宣讲团分赴500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和农村文化大院宣讲,受教育群众达500余万人。
    
    “只要每个人都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来学习礼仪,实践礼仪,首都的整体文明礼仪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张世珍说。
    
    驻京记者  王亦君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一招,明礼一招 明礼
下一篇:邬凤英:让刘禹锡陋室变豪宅乃土财主擦青铜器||上一篇:“嘉年华”是对双年展更牛的褒奖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