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投入数千万元,经过整体扩容改造,打造出来的“陋室园”会是什么样子?陋室既然被套上了“金缕外衣”,那与陋室是毫不相干了。自然,再也难以体味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境。历史的真实也就在经济和旅游的冲动之下,被冲击得荡然无存,余下的只是铜臭的骚味。
当年,刘禹锡的“家”在半年里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 陋室的历史真实就是“陋”,也惟有“陋 ”才能使人遥想当年作者的处境,才能深味作者发出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真意。当陋室被套上“金缕外衣”,对陋室的观看也就只能变成走马观花式的“闲看”。这显然与历史和作者的本意是相违背的。如果刘禹锡地下有知,他恐怕也只能长叹息。
陋室当然不是越陋越好,政府要做的是保持其原状,作些必要的加固是应该的,但为了旅游,不惜代价将其扩容,这样的动机就是错位了。从投入和回报的角度看,投入数千万,能否收回成本?而在财政收入相当有限的小县,数千万元显然不是小数目。这笔投入经过当地人大同意过了吗?从网上的反映来看,恐怕其旅游的前途也是相当危险的。
将陋室套上“金缕外衣”,源于经济冲动,为了旅游,为了从旅游经济中挖金,他们不惜违背历史,不惜改造历史。余秋雨在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会成为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目前老宅内的陈设已经完全恢复了余秋雨小时候的样子,而当地文化站正在努力,争取在最近,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据9月3日《青年报》)。余秋雨的老宅显然不够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当地为了发展旅游经济,自然要“创造”机会让其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了。
“陋室”需要的不是豪华的扩容,豪华版的“陋室铭”是对历史的嘲笑。“陋室”岂能不“陋”?(作者:王军荣)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不需,外衣,陋室不需 外衣 陋室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