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品牌”到底是什么品牌,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问题。这“某”字让人极度难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许多孩子可能还在继续食用这种奶粉,迟一天公布即意味着更多的人可能受害。
媒体知道这是什么品牌,但没有将所知信息公之于众,说到底是害怕日后成为“某品牌”的被告。这固然可视之为放弃良知与社会担当,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相关法规的缺位。媒体不知道新闻报道的法律边界在哪里,无法作出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的判断,于是为安全起见不得不“某”。公众绝对无法接受媒体知情而不报,媒体却因为法律后果不明确而不得不“某”,激烈对立之下,任何有良知的立法者恐怕都不能说法律可有可无。
但现在事态已进入另一个阶段:当患者父母联名上书卫生部门那一刻起,该信息的发布权已转移到卫生部门手中,如果说媒体的隐瞒在法律缺位情况下还可以谅解,那么卫生部门的失言在公众知情权要求下已涉嫌不作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甘肃卫生厅法监处的工作人员称早已对此事进行调查,但由于没有掌握具体证据,“目前还不便透露进展情况”。什么时候才“方便”?调查涉及复杂的医学鉴定,有关结论恐怕一年半载甚至几年时间内都难以作出,等到“方便”的时候,不知又有多少孩子无辜受害。
媒体在没有相关法律保护下害怕承担可能的法律责任,卫生部门害怕的又是什么?孩子的安全又被放在什么位置?媒体怕当被告而选择一个“某”字,卫生部门怕“冤枉”一个公司而选择“不方便”,但就是不害怕更多的孩子成为无辜受害者,甚至死掉,这都是为什么?广西 范大中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名义,公布,生命,孩子,品牌名义 公布 生命 孩子 品牌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