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北京奥运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

编辑:汀滢 来源:人民日报
 

一梦百年,如今梦圆。 

    北京奥运会,架设起东西方平等对话、理解交融的平台,世界进入一个更具包容、更加和谐的新时期。 

    梦圆 

    举办奥运会,不仅仅是举办体育赛事,更是世界对举办国综合实力的认可 

    中国人迈向奥运会的脚步,101年前就开始了。 

    1907年10月,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在天津第五届学校联合运动会颁奖仪式上的讲话,最早点燃了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南开大学的学生在《天津青年》杂志上发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1932年,23岁的刘长春出现在美国洛杉矶的跑道上,他扛着一面国旗,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在国弱民衰的时代下,体育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奥运三问”虽有了部分回答,国人也作出了非凡的努力,但奥运梦想仍遥不可及。 

    奥运,连着国运。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历史掀开新的一页。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中国走向复兴坦途。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中国人的奥运梦想重新燃起。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此后,中国连续参加首尔(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奥运会,先后获得112枚金牌、96枚银牌、78枚铜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人奥运梦想的实现成为可能。 

    199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北京亚运会主场馆时,问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等人:“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 1991年,北京成立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举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一首“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歌曲,唱遍全国。 

    1993年9月24日,蒙特卡洛传来消息,北京以两票之差落后悉尼,无数国人为之扼腕。但中国依然明确要“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2001年7月13日,世界终于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中国。 

    举办奥运,不仅仅是举办体育赛事,更是世界对举办国综合实力的认可。如果说,1993年北京申奥失利,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包括文明素质等软实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尚不够强;那么,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则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认同。这一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GDP超过10万亿元。 

    7年后的中国,更是今非昔比。2007年GDP达24万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余额更是全球最大规模。 

    国运昌,体育兴。跨越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脚步。 

    融合 

    在两种文明的平等对话中,东西方都在调整视角,在相互了解中走向相互认同 

    当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上,29个大脚印从远方走来、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画卷向全世界打开时,那是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平等对话。 

    这样的对话来之不易。穿越千年,通过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等,这样的对话曾经有过。19世纪,伴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全球扩张,西方文化的强势,使对话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不对等的对话又加上了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直到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大门才开启。 

    在这样的过程中,东西方都在调整着视角,在相互了解中走向相互认同。中国筹办奥运,更使这种对话加速。 

    奥运期间,首都博物馆的一场展出极具象征意味。一层之隔的两个展厅分别以“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和“中国的记忆:五千年瑰宝展”为主题,蜿蜒数百米的参观队伍把远隔万里、同样悠久灿烂的两大文明连成一体。 

    希腊驻华大使米哈伊勒·坎巴尼斯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象征着奥林匹克的接力棒从西方文明传递到了东方文明手中,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宝贵舞台。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至少已有6次大规模与外部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前5次发生在汉晋、隋唐、元、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于沛说,北京奥运会将昭示着第六次中西文明对话交融的高潮来临,中国先哲孔子提倡“和而不同”,对话交融不是“同化”,更非“消灭”,而是寻找双方交汇点,以此推动各自的创新发展。它不仅为实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契机,而且还给世界提供了近距离观察理解东方文明的最佳窗口,给中国提供了理性审视自我的绝佳机会。 

    超越 

    北京奥运会使东西方的理解、包容和合作更具象征意味,预示着一个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在最后一刻获准参加奥运会的伊拉克代表团赶来时,当奥运火炬从希腊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北京时,当全球80多位政要同聚“鸟巢”与数十亿全球观众见证奥运会开幕时,当一枚枚奖牌决出时,梦想变为了现实。奥林匹克大家庭204个成员汇聚的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参与面最广、参与度最深的一届奥运会。 

    这样一个时刻,也许几十年后回首,对中国和世界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奥运会因北京更精彩,世界因北京奥运会更具包容、和谐。在当今世界面临各种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地球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北京奥运会为源于并兴起于西方的奥运会注入东方的元素,使这种理解、包容和合作更具象征意味,预示着一个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各国健儿秉承“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并经由媒体的广泛传播,奥运会实现了全世界人民最大范围的参与,在一个和谐世界的图景下,各国人民沟通了心灵、增进了了解、深化了友谊、跨越了分歧。 

    在多元的世界里,分歧仍将存在,不同文明对话、交融之路还很漫长。但只要地球村的每一位村民,手拉起手,本着“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多一点善意,多一份理解,“同一个梦想”终究会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奥运会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又一个起始点。 (记者 王淑军)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交融,北京奥运,东西,方文明交融 北京奥运 东西 方文明
下一篇:从抗震救灾看80后的精神世界||上一篇:警惕!祭孔作为民族主义宣传工具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