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被誉为索氏一生最重要的史诗巨著,他获得诺奖之时,此书尚未问世。最早使他分享世界性的文学声名的还是《癌症楼》和《第一圈》。其实单论思想高度,索尔仁尼琴远不及他的前辈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他仅仅记录和呈现了斯大林时代的社会真相。但是,在那般峻急的政治时刻,“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1969年11月,他被苏联作协开除。但次年,他即因“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之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而获得诺奖。这被苏联政府认为是“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索尔仁尼琴无奈缺席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台。可他坚持发表了一份演说词,在极权的重压之下,他微言大义:“在一片和平的森林能够长成的地方,经过一阵砍伐之后,却仍有两三棵侥幸生存的树。”
将俄罗斯文学拖出黑暗泥沼的索尔仁尼琴不乏怯懦和自私,他晚年关于俄罗斯政治的评论更是饱受争议,譬如他对叶利钦的苛责,对普京的赞赏以及对转型时代“民主的旗帜”之质疑,对俄罗斯认同的大肆宣扬。这甚至使人们疑心,他是否放弃了早年的奋斗方向。对错暂勿论,倒不妨说,索尔仁尼琴一直在践行他的人生纲领,他对当前世界保持一种猎豹般的关注和警惕。他的一生之身体力行可以浓缩为一句沉重的证词:作家不是旁观者,而是见证者,文学不是防空洞,而是舞台和战场,无论在美国维蒙特州的卡文迪什小镇,还是俄罗斯冬天的暴风雪中。
作者:羽戈
关键字: 内容标签:防空洞,文学防空洞 文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