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奥运图书出版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将奥运图书总体上分为奥运知识、奥运语言、奥运经济、奥运故事、奥运理念和奥运文化六大类,指导各出版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努力推出精品。但到底,从2001年奥运申办成功到现在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行,国内总共出版的奥运图书有多少?据有关统计,全国各出版单位至今已推出奥运及相关体育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600余种,如果算上有关的旅游图书以及介绍中国和北京历史文化的图书,则达几千种,上万种。显然,庞大的数据背后,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奥运这一块诱人的蛋糕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
而毋庸置疑,正是这些高利益的驱使,令出版社、书商们争先恐后地强占着奥运图书市场,在各大书店都设立了奥运图书专柜或奥运专架,都在争分夺秒地码字、印刷、推出一切与奥运有关的书籍。但是,在琳琅满目的奥运图书面前,我们的读者真的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奥运文化”、“奥运文学”、“奥运知识”的图书盛宴吗?
答案是让人失望的。当你走进书店经过一番阅读之后,总有种无奈与被骗的情绪涌上心头。一些包装很好的奥运题材的图书,由于缺乏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显得空洞无物,粗糙不堪。许多图书都是出版商临时找作者码出来的,错别字经常会藏在字里行间考验着你的纠错能力。甚至,你会发现大多数书店的奥运图书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图片和内容都差不多,有些不外只是换了个书名而已。例如一本名为《奥运知识读本》的书,就有中国社会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两个出版社的版本。而许多关于奥运知识的图书只是泛泛而谈,多冠以“系列”美名,看起来很精美,但并不实用。相信,这些借热点跟风出版的图书是终究难登大雅之堂的。试想,没有原创性,内容上的重复,错别字多等毛病频现的图书,又怎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奥运,以好的心情迎接奥运呢?
正在上架或者准备上架的奥运图书的数量,可谓多得让人惊叹,中国图书市场的策划与印刷能力,但数量背后的质量的粗糙,则更让人触目惊心。可以说,奥运图书市场出现这种情况,这和部分出版商的功利心理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对奥运精神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体验。窃以为,奥运图书的选题策划,要避免盲目、仓促,不能互相抄袭;要避免重复,要少些浮躁。作为书商,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奥运文化,要把文化、哲学、艺术、心理等学科广泛结合起来,将其延伸到我国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奥运精品图书是应该能够真正体现奥运精神并有其独特视角,在编写、制作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的好书。 (李亚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泼冷水,盛宴,垃圾,奥运,图书泼冷水 盛宴 垃圾 奥运 图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