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日本卡通与中国文化走出去

编辑:汀滢 来源:新京报
 
前不久,我去瑞士参加文化沙龙活动。话题由导游一次无意中的议论引起。谈起瑞士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他说,瑞士人见到黄皮肤的亚洲人,首先会反应是“日本人”,其次是“韩国人”,而中国人一般会自己说“Chinese”。其实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大致如此。导游说,瑞士人对日本人有很好的印象。原因有二:一是日本产品,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器,都是世界一流;再就是日本卡通,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是看着日本卡通长大的,受到很大影响。

我们这次参加文化沙龙,很强调的一点就是文化走出去。近几年来,有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平心而论,我们走出去的那些文化产品,都无法与日本卡通相比。日本选择卡通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创新其艺术风格和内容,使它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喜爱;卡通的艺术形式对于内容有很强的吸纳空间,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可以依托卡通的形式进行创作;日本卡通在内容上,既有一休那样民族风格鲜明的形象和故事,更有机器猫、变形金刚等想象力丰富、具有科幻、科普意义的名牌产品,而后一类产品,更容易打破国界,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通过画面精美、内容丰富的日本卡通作品记住了日本和那个民族的同时,也会对日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现状有兴趣。正是易于被最大范围的人群所接受这一点,成就了日本卡通文化的竞争力,随之源于日本的卡通文化自然也就拥有了影响力和传播力。

许多人不了解中国,不了解当代中国的进步。让外国人更多地了解我们,让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多宣传我们的发展和进步,这在战略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战术上,我们不能把文化传播看成简单的对外宣传。

在东西方社会、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在内容、审美要求、思想空间上趋于一致的新的文化产品出现。如果说日本卡通是以个性、趣味以及想象力取胜,那么我们的文化产品至少要避免说教、灌输。也不要把我们引以为骄傲,但别人并不太理解或暂时还没有兴趣了解的中国文化一厢情愿地推荐给人家。当然更要避免迎合他们的误解,频频以自己的丑陋示人。其实中国功夫、以及中国功夫片,从李小龙、成龙到李连杰,所以能在西方走红,与日本卡通的成功有相似之处。只是功夫和功夫片在形式容量和内在张力方面不如卡通。

文化走出去,不能离开创新。文化创新需要政策支持,经济扶持,更需要宽松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态。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习惯讲传承,喜欢讲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讲中国文化的深邃和源远流长,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如果说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个海量信息库,而今天的年轻人要在这个信息库和科技进步所展示的现代魅力、未来发展之间做出选择的话,多数人会偏重哪一方?答案应该是清楚的。

优秀文化传统当然应该得到传承,但一定要跟上先进文化发展的脚步,而只有成功的文化创新才能够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衡量某种创新文化产品是否成功,其要素大致包括:感染力、影响力、吸纳力、传播力、竞争力。而成功的创新文化产品不仅需要从无数不成功的创新中脱颖而出,还要从自身的幼稚和不成熟中逐渐成长。因此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文化创新环境,能够更多地包容个性、鼓励想象和创造、宽容幼稚甚至失败、避免苛责就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要走出去,还需要国民文化、道德素质平均水准的匹配。日本的工业产品的一流,体现出的不仅是制造业水平,还包含着民族精神及文化底蕴。日本人的敬业、认真以及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精神通过他们的工业产品传达出来。能制造出优质、精良的工业产品和富于感染力与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的国家和民族,是会受到应有的尊重的。

□钟制宪(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总编辑)


关键字: 内容标签:走出去,中国文化,日本卡通走出去 中国文化 日本卡通
下一篇:中国作家见证法制进步||上一篇:素质误区与文凭歧视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