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7月27日,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思源杯”总决赛在广州举行。而从参赛的100万名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300多名作文高分学生,竟然普遍讨厌作文课。(7月30日中新网)
作文高分学生讨厌作文,这并不是一个悖论,假如大人哗然,那纯粹是因为大人的“无知”,道理非常简单:打从娘胎开始,孩子的学习就与兴趣不沾边,为了孩子“美好的将来”,大人整天迫着孩子学习该学习的东西,即使所谓的兴趣班,也绝对与孩子的兴趣无关,而是奔着功利而去。这样的学习何来兴趣可言?没有兴趣的学习何来快乐可言?怎能不讨厌?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总有孩子对某一科目是很感兴趣的,学习之初也是很快乐,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孩子的兴趣之苗往往刚一发芽就被当前“填鸭式”教学无情地扼杀了。——如此,我们可以推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也就跟他(或她)的喜好没有多大关系了。我们可以残酷而形象地说:整个社会不过是一个大工厂,学校是一个车间,孩子是机器中的模件,我们正在批量生产!
回到作文这个话题上,孩子作文写得好,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或讨厌,而是因为懂得了怎么写作文才能拿高分,如开头“戴高帽子”、结尾要“升华”,等等。假如问孩子写作文是否快乐或讨厌,答案一定是——拿高分就快乐,拿低分则不快乐。至于写作过程中的快乐、写作本质上的快乐,大概没有多少孩子会感受得到了!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作文高分学生讨厌作文,是最普通不过的事儿了,就如英语考试一百分的学生不一定不讨厌英语、数学考试第一的学生可能最讨厌数学。
我们不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学习是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吗?但当快乐的兴趣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无往不胜的绝对是现实。拿笔者的儿子来说事儿——或者是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儿子自小就是一个小书迷,三四年级写的日记和小作文经常是“技惊四座”,到了五六年级,当写作这事儿提到“议事日程”上时,儿子的作文突然就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原因是他的作文只注意真情实感和流畅好读,却缺乏传统优秀作文该有的元素,如结尾的升华,如好词好句,等等。儿子不解,我也不想他妥协,所以,我全力支持他的“我行我素”,其结果是:儿子的文章在报纸发表了,但他小学升初中作文却考砸了,并因此与全市总分状元失之交臂!——这就是一位小学生在快乐的兴趣与现实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要取得一百分,孩子必须听老师的话,学习上甚至亦步亦趋,否则,太兼顾兴趣和快乐,一百分可能就离你而去了。面对这种取舍,在强大的功利面前,大概没有多少家长斗胆选择后者!
让学生喜欢学习快乐地学习——这个口号我们叫嚷了多少年,我们的教育制度似乎也一直在努力地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只可惜,到了今天,改革的结果是——以前作文低分学生讨厌写作,现在是连作文高分学生也加入了讨厌作文的行列了!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文,悖论,高分,讨厌,学生作文 悖论 高分 讨厌 学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