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非要给时评家排个座次,我想结果也许会比胡润的财富榜更富有争议。如果把视界放宽一些,我们就能发现另一类时评家,也许他们才是当代“最牛”的时评家。公众的目光和兴趣正被他们的“E时评”——网络帖子、MSN签名和手机短信所吸引。乘车候梯之际,人们拿着手机低头沉浸其中,近乎成了一种景观。
这则短信想必你看过:基地组织向中国派出五名恐怖分子袭击某城市:一人炸立交桥,转晕于桥上;一人炸公交车,没挤上车;一人炸超市,遥控器被盗;一人炸高楼,被保安狂揍:“叫你讨薪”;最后一人成功炸矿,死伤数百人……
短短百余字,其内容皆属虚构,其荒诞不经处也人尽皆知,但有关公交设施人性化缺失、公共交通资源紧张、公共场所安全隐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和灾难信息隐报瞒报等热点问题,皆入论中。这就是一篇经典的“E时评”。
下面是两则关于买房的“E时评”:上帝欲叫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欲先使其疯狂,必先使其买房。我问一个在深圳工作多年的朋友:“如果你死后,墓志铭打算写点啥”他说:“我解决了住房问题!”住房给当代中国人的压力,形容生动者莫过于此。
“E时评”作为新民间语文,其天生带有E时代的“维基”性质,因而更加经典更加“雷”人。它E时代语文特质突出,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当然,其不因简短就失之平庸,恰恰相反,往往在寥寥数语之间峰回路转,不按常理出牌,效果出奇制胜。
“E时评”也与传统时评大相径庭。虽是同样议题,“E时评”往往直指本质,省却了传统时评的起承转合,不搞隔靴搔痒,不玩曲线救国,常常一针见血,一口咬出馅。话语多新锐,文风少正经。热点焦点同聚,修辞手法齐飞。畅快淋漓,回味无穷。娱乐与宣泄,同步实现。
“E时评家”,功力高深,一剑出鞘,所向披靡。“打酱油”一夜打遍全网,“俯卧撑”转瞬俯拾即是。又似武侠小说中的蒙面大侠,“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亦不像正统时评家那样“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顺手赚点银子,新派时评家英雄不问出处,常做潜水“大虾”,粪土多少名利,只求“秒杀”之际的快感。
“E时评家”,以鬼精灵见长,时刻闪烁着智慧的灵感。他不屑某些传统时评家“Google+偏见学派”的批发手段和平庸表述,从来“语不惊人死不休”,“网络方言”和“网络口音”十足。譬如“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江湖一直存在着两个时评界。一个在网上,一个在网下。一个在水面,一个在水下。一个谐,一个庄。一个迎面而来,一个迂回渐进。一个在走强,一个在走弱。两个时评界之大不同,与他们所依托的介质不同,与他们所面临表达的语境不同干系很大。技术驱动言论进步,规律使然。
社会不仅通过传播而存在,社会也存在于传播之中。我们乐见时评的勃兴,而不是哪一类时评的勃兴。“重要的是不要看媒体对大众做了什么,而是要看大众对媒体做了什么。”E时代人人皆可为尧舜。重要的是,你“E时评”吗?
关键字: 内容标签:才是,时评,当代才是 时评 当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