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赤壁》的灵魂为何是个仁智之见的问题,你可以说是“忠君报国”的“忠”,也可以说是“桃源三结义”的“义”,还可以说是刘备的“仁”、诸葛亮的“智”以及关羽和张飞的“勇”,这些都是足可称道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就笔者意见而言,“赤壁之战”的灵魂应该是“大一统”,诚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战乱频仍和黎民涂炭的困局下,曹操试图一统天下,刘备、孙权的抗争也绝非是不要统一,而是力图通过抗拒确保自己不被剿灭,进而不断坐大以便一统天下。遗憾的是,《赤壁》显然没有揭示这一价值诉求,这也就决定了《赤壁》虽然打闹得不亦乐乎,却是行尸走肉、了无生气。
更为主要的是,由于曹、刘、孙三家虽然都有“大一统”的诉求,但又在到底天下该统一于谁发生了严重分歧,从而注定了三国历史绝非轻喜剧,而是“不得不战”和“以战止战”并造成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历史悲剧,同时也为各路英雄提供了横刀立马、争战天下的广阔舞台。令人诧异的是,《赤壁》几乎就拍成了一个轻喜剧,比如诸葛亮说“我需要冷静”,周瑜则说“我也需要冷静”,就引来了全场哗笑。《赤壁》也颠覆了人们心中已然定型的诸多英雄的形象,比如“青灯读青史”的关公竟然成了私塾先生。此外,《赤壁》还掺入了过多的令人费解的噱头,比如雄才大略的曹操南征竟然是为了小乔,而周瑜和小乔的床上戏、接生戏实在是多此一举。总之,观众很难在《赤壁》里看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英雄气魄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不能说《赤壁》无丝毫可取之处,比如战争场面刻画得酣畅淋漓,但就总体而言,《赤壁》可谓是继《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灵魂缺失的国产大片之后的又一个“脑瘫患者”。模仿好莱坞大片并无不可,但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亦即电影不能没有灵魂。中国电影尤其不能没有中国自己的灵魂,亦即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想。笔者以为,以《亮剑》和《士兵突击》为代表的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已经初步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但中国电影恐怕还要走很长的路。
关键字: 内容标签:赤壁,大家一起,火烧赤壁 大家一起 火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