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此时不妨回首中国经济改革的初衷

编辑:秋痕 来源:新闻晨报
 

婚姻专家对遇到麻烦的夫妻有一张简单的药方: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跟这个人结婚。我以为,当中国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时,也要想一想当初。确实,目前的困境在于经济较快增长与较低通货膨胀不能两全。然而,有一件事恐怕比增长与通货膨胀需要更优先考虑,那就是中国经济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市场化方向。更直接地说,就是坚持价格改革,让市场成为价格形成的基础因素。

近来,市场中不断有人预测,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人民币汇率近几天的走势似乎在印证这一判断。前天,人民币汇率连续第三日下跌。至纽约午盘期间,人民币汇率下跌0.2%,至1美元兑6.8290元人民币。此前,央行连续第三日调低了当日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当日,美元兑欧元下跌0.2%,美元兑日元下跌0.1%,美元兑瑞士法郎下跌0.1%。换言之,人民币汇率相对主要货币都出现了下跌。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已上升逾6%。但是现在,人们猜测:人民币持续升值也许并非定局。这意味着,在利率工具难以施展,行政手段几近技穷的情况下,被当作克制通货膨胀重要工具的本币升值可能有变。

另一方面,市场对企业盈利预期的信心也有所动摇。股市下跌被视为一个铁证。有国外媒体注意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由于社保基金所持股票资产价值下滑,今年要实现运营利润面临着严重挑战。

显然,由上至下注目的重大经济问题中,几乎无一不是价格问题。人民币汇率、存贷款利息是价格,石油价格、进出口产品价格、股票价格、不动产价格……各种价格人人关心。正因为事关重大,对现实利益的打算就很可能干扰对长远利益的坚持。

改革即以长远利益为目标,高瞻远瞩的改革可能会要付出迫在眉睫的代价,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价格改革亦如是。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个可能的副作用是会在市场对人民币的供需关系下推动人民币升值,而本币升值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竞争力,但因此就掉头转向了么?

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一个可能的副作用是会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下引入外部的通货膨胀,对国内物价产生向上的压力,但因此就止步不前了么?

股权分置改革是为完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市场基础,真正让市场来判断上市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让市场来决定股票价格,这项改革的一个可能的副作用是在短期内扩大股票的供应量,改变市场供求关系,增加股票价格向下的压力,但因此就烂尾了么?

此时,需要回首初衷。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经济,初衷,回首,改革中国经济 初衷 回首 改革
下一篇:对历史人物不要轻易“盖棺论定”||上一篇:“旁观者监督”可从重庆“交警吸烟门”开始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