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道中不难看出,东莞发放补贴工作之所以被迫延后,根本原因在于:在补贴对象也即穷人的界定、识别上遇到了难题。“穷人界定难”,说明了什么呢?
这首先说明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界定、识别穷人的能力、技术手段上,还存在明显欠缺。对于这种欠缺,我们并不陌生。此前许多地方一再出现诸如“养宠物不能获得低保”、“拥有手机者不能获得低保”之类广为社会诟病的极为粗陋不公的界定标准。这表明,对于“谁是穷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几乎没有更科学有效的认定方法,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跟着感觉走”。
进一步看,“穷人界定难”也间接地见证了这样的现实,那就是:“穷人太多”。政府原先的估计是12.2万,现在“要超出1倍多”。仅仅一个城市的穷人,一下就能增加十几万,不可谓不多。作为经济发达城市的东莞尚且如此,全国其他地区情况可能更严重。据此前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一项提高扶贫线标准的计划,如果年收入约1300元(以下)的新贫困线被认可,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将由目前的4000万增加到8000万”。
最后,“穷人界定难”也从一个侧面再次说明了“贫困或穷人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复杂”的事实。我想,东莞此次在补贴申请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诸如“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村民也申请补贴”之类情形,除了“占便宜”等不当世俗心理之外,更主要的事实还是:眼下单一以“收入”为标准的贫困概念,并不符合贫困概念应有的内涵,无法得到人们的完全认同。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指出的:“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这种基本能力的缺失系指与教育、住房、医疗等与基本民生权利密切相关的能力,以及基于这些能力的自由、机会、尊严的缺失。
笔者以为,就东莞此次补贴发放被迫延后一事,如何提高界定穷人的能力、技术,不应成为我们唯一的思考和应当总结的教训;正视真实的贫困现实,进而考虑如何着手改变,或许更值得深入思考、总结。
湖北 张贵峰
关键字: 内容标签:界定,穷人,说明了什么界定 穷人 说明了什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