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连《亮剑》也糊弄“鬼子”?

编辑:秋痕 来源:南方周末
 
如果《亮剑》中的李云龙真在的话,他一定会觉得我们给中国人丢了脸,他一准会骂娘

  说《亮剑》之前,先说一件十七年前亲历的小事。那时刚到日本留学,是我下决心研究日本的最初阶段。我是中文系出身,到日本留学后却决定改行研究日本。改行的动机之一,是受到日本中国学研究发达程度的刺激。那时并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忐忑不安。某一天,随手打开电视,突然听到了久违的中国话。仔细一看,原来NHK的卫星二频道正在播放一部反映日本志士帮助中国革命党的片子。屏幕上外面枪声四起,后院也已经着火,但房子中间的女主人公却仍字正腔圆地向男主人公用读教科书的速度道:“我们马上就走吧”。那一瞬间心中的感觉真是很奇怪。本能地想笑,但还有另一种念头在心头———这部拍摄于1950年代的日本片子告诉我,眼前日本研究中国的庞大阵容,同样是经过长期积累的。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只要能为未来中国的日本研究积累一二,足矣。想明白这一点,原有的那份忐忑少了许多。

  还要说另一件不久前发生的小事。一次参加一个座谈会,恰巧和一位日本女教授邻座。问她最近做什么,她一边笑一边说,在看电视剧《亮剑》,我爱看抗日题材电视剧,那里边的日本话非常“好玩”。当时我觉得她的语气和笑都很古怪。回学校便找来《亮剑》看。《亮剑》故事很精彩,人物也有个性,就是有一点不敢恭维———里边大段大段的日语,可以说烂到家了。不是语音出错就是语调出错,最过分的是,好多地方连话都没有连起来说完整。顺便又看了几部片子,才知道《亮剑》不是个例,坦白说很多抗日剧的日语水平大都非常糟。我一下子明白那位女教授很古怪的笑是什么味道,也明白了那句“好玩”的意思。

  在中国的影视媒体上,日本话出现很早。《甲午风云》、《平原游击队》等老片子中都有日语,但处理得都还认真。历史进步到了21世纪,有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归来,能把这点活儿做好的人比林子里的树还多,比原上的草还多,真想不明白像《亮剑》这样安排了大量日语对话的影视作品,怎么做的活儿糙到这个程度。说来这部电视剧以中国观众为对象,演员大可只讲中文。如果一定借日本话烘托气氛,那就该把活儿做到家。因为在今天,保不齐就有那位女教授一样的人坐在电视屏幕前。

  顺便交代一组与此相关的数字,1970年代,每年有近万来华的日本人。而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数字每年已经超过400万人次,也就是说每天有万人以上的日本人来到中国。我们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国际化的时代。按照《亮剑》的重播频率,这些日本人打开电视看到那成段的“日语”的机会,远多于我听到的那句不紧不缓的“我们马上就走吧”,那么他们会想到什么?回想那位女教授边笑边说“好玩”的表情,回忆起十七年前自己经历的往事,忽然觉得这小小的语言问题其实不小,这是一根该认真敲打敲打的软肋。我想,今后如何处理好抗日题材片中的日本话,是需要制作人员和相关部门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儿。要是继续像现在这样“糊弄鬼子”,如果《亮剑》中的李云龙真在的话,他一定会觉得我们给中国人丢了脸,他一准会骂娘。(作者:刘晓峰)

关键字: 内容标签:糊弄,鬼子,亮剑糊弄 鬼子 亮剑
下一篇:谁在糟蹋谁的经典||上一篇:熊猫阿宝的包子哲学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