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穷读”之说,越是穷越要认真读书,读书是摆脱贫穷的捷径之一。时过境迁,理虽有变,但“穷读”仍不乏其理:放眼当今的职场,基本上是学历摆定职位,学历的“一寸长一寸强”越往高处越明显。国家倾力扶持贫困大学生,不让他们“因贫失学”,个中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理解“穷读”,但笔者反对高学历者的“读穷”。进入大学,差不多已成年,如果家庭经济不允许,那就应该通过家教、找零活等方式,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至于读到研究生,除非特殊专业必须夜以继日专注其间外,还是应该挤点时间以工助读,想方设法自食其力,给家庭和社会减轻供读压力。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改造人、改善生存状况吗?经历了专门从业培训的大学生活,即使继续呆在“象牙塔”搞学问,研究生还是应该运用一技之长,努力让自己“独立”起来。如果能力允许就不应吃低保,甚至应努力让家庭早日脱离低保之列。那种既“穷读”又“读穷”的研究生,就让人怀疑其是否学有所成,进而对这种高智低能行为产生鄙视。
过去,没有太多的条件助读,穷人的孩子只能舍弃学业“早当家”;而今,低保贷款助学金相辅,穷人的孩子坚持完成学业还应“早顾家”。否则,尴尬的不仅是低保制度,还有培养你的高校——富脑袋,穷口袋,这叫什么事儿?
关键字: 内容标签:鄙视,宽容,穷读,读穷鄙视 宽容 穷读 读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