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灾难面前,作家担当何任?

编辑:汀滢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灾难考验政府、考验社会,也考验着每个中国人的意志和良知。而以守望社会、塑造人类灵魂为职业的作家,灾难面前当承担何样责任?

  灾难考验文学,催生不朽作品的诞生。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说过:“在经历了大灾难和大忧患以后”,“想像力被伤心惨目的景象所激动,就会描绘出那些后世未曾亲身经历的人所不认识的事。” 大灾难往往使作家和其作品一起走上经典的行列。

  想起71年前那场劫难。“七七事变”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也带来空前的洗礼与考验。山河沦陷,民族危亡,不仅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也给中国作家吹响了集结号。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代表不同阶级、不同流派的作家携手走到一起,以笔当枪,号呼奔突,凝聚起非凡的民族力量,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感人风景。战争成就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也成就了像茅盾、巴金、老舍、夏衍、艾青等有影响力的作家。 

  还有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那场突如其来的劫难让生命涂炭,家园破坏,但是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人性的伟大全面彰显。灾难产生了《唐山大地震》,《唐山警世录》,《劫难》,《震城》等较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真实回放了大地震过程,以全球视角阐释震灾之于整个人类的启示和警世意义,也展示了在惨绝人寰的大灾面前,英雄的唐山人民和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坚毅、顽强、友爱、互助的美好品德与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作品中人物对爱情的执着,对亲情的呵护,对家庭伦理的信守以及对职业的笃诚,都升华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成为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精神遗产。

  近年来文学被边缘化,作家遭遇信誉危机。商业写作,娱乐写作,身体写作,使文学这片美丽的原野杂草丛生。不少作家沦为只管赚钱吃饭,不顾文化死活的文学商人。作品与时代的疏离,与现实的脱节,让他们越来越成为不被关注的人群。然而,文章为时著,歌诗为事作,国难当头,作家火热的心与文字,是精神救灾的强力号角。责任和使命急切呼唤具有博大胸襟、宏阔视野、深刻思想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出现。面对灾难,作家不能也不应该缺席。 

  我们欣喜地看到,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中国作家协会就发出号召,要求文学界,“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反映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与伟大精神”。由中国作协组织的作家采访团也于5月19日奔赴抗震第一线。灾区人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需要听到他们用笔发出的声音。但愿不久的将来,灾难废墟上生长起来的,不仅是年轻美丽的城市、刚毅不屈的人民和空前的民族凝聚力,还有记录这一历史进程的不朽作品,以及一个心系民生国计,有着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与艺术灵感的作家群族。(刘道彩)



关键字: 内容标签:担当,灾难,面前,作家担当 灾难 面前 作家
下一篇:灾难报道要成为温柔的抚摸者||上一篇:别急着抢拍“汶川电影”好吗?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