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提议建立“周恩来学”。本人知道今年全国正在高调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也不否认周恩来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也高度认可他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但是,对此就要建立周恩来学,以一门学科来加以研究是否有这个必要呢?本人不甚苟同这个提议。
一是过于牵强。对周恩来的纪念,目前国内已经相当深入,但是也没有这个必要非得建立周恩来学才是纪念周恩来,这似乎有点牵强。众所周知,一门学科的产生,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建立在理性与逻辑基础上的科学。既然要提议建立周恩来学,那么,这门科学显然也应该符合上述基本的路径和规律。如果缺乏上述的基础,仅仅是在纪念周公110周年之际一时兴起,那么就未免让人感到哗众取宠的味道。建立周恩来学,这个提议是否有过论证,是否经过调查,是否有现实可行性和长远发展性,这些都应该首先要搞清楚,切不可过于随意而为,让“科学”失去应有的前提与内涵。
二是风气不好。无庸置疑,石教授的这个提议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周恩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人。但是话又说回来,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涌现了很多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彪炳史册的伟人,他们也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如果周恩来学提议实施,那么这恐怕就是开了一个不好的风气,但凡有点名气和地位的人,同样会有人提议建立“张三学”“李四学”等等,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么多复杂的“张三学”“李四学”呢!本人认为,以个人为课题方向的研究,还是不要轻易动用“学”这个字为妥。因为毕竟到目前,我们也没有看到历史上的“孔子学”,也没有看到当代的“毛泽东学”这样的字眼。
当前的中国,人们的功利思想也越来越重,凡事好追名逐利。如果用标新立异来吸引眼球,那么这就是典型的功利心态。但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这样的浮躁还是少一些为好,因为,它有可能会伤害到科学的发展。对周恩来的最好的纪念,应该是现代人摒弃功利主义的念头,学习周公曾经的“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壮志,脚踏实地,努力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早日实现总理的“四个现代化”遗愿。
如果总理在天之灵有知,恐怕他老人家也应该是不会赞同这个“周恩来学”的吧。(刘雨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恩来,有必要,建立周恩来 有必要 建立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