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化不仅搭台还要唱戏 如何消除文化赤字(1)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大地
 
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题材的同时,也容易束缚搞文化产业人的头脑。

  让我们跟随陈少峰教授从产业的角度看文化――

  当下,我国的文化领域涌动着两股热流:一是传统文化热,如孔子热、老子热、读经热、传统节日热等,有人说,传统文化热潮的背后是国人正在恢复的文化自信力;另一个是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十一五”规划重点,一些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此热遭遇彼热,当文化成为一种产业,我们该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守望精神的家园?在一个阳光明媚、柳绿花红的春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博士。

  一眼就能看出陈教授是南方人,挡不住的儒雅风范。

  陈教授首先纠正了记者的一个概念。他说,文化产业概念中的“文化”,不是指高雅文化,也不是指精英文化,而是指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所以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大众的娱乐和媒体,而不是高雅艺术。高雅艺术可能会让艺术家本人陶醉其中,但大众不见得领你的情。作为产业,不是说我们身上有什么样的文化艺术感觉做出来了就是文化产业,而是要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去替他们策划并工业化地批量生产。陈教授总结文化产业具有娱乐性、体验性、参与性、时尚性等特点。

  “用现代眼光挖掘传统题材”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如何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为现代文化产业?陈教授说,文化产业不是传统文化的还原和再现,而是要靠创新内容、赋予其现代元素才能发展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不是历史博物馆。

  “当然,深厚的历史文化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韩剧成功地把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陈教授为我们列举了传统文化中可以利用的方面:

  一是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比如白居易的诗“合为事而著”,如《长恨歌》搬上荧屏就是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还有四大名著、神话故事等,我们可以把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改编为动漫、影视作品,用现代的眼光来挖掘其中能够打动人心的题材,然后用现代商业的要素来包装它,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有一些电视剧做了尝试,但是题材、内容都很狭窄,偏重于帝王、宫廷戏等。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一些民俗、节庆、手工艺品等。近几年北京的庙会越办越火,因为人们喜欢参加这样的体验与互动。庙会作为一个传统的娱乐方式,可以嫁接任何现代文化。前几年的一个春节,北京市朝阳区在朝阳公园举办了“国际风情节”,就是一个“洋庙会”。还有就是利用传统元素设计服装,如唐装。

  三是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平台,通过现代产业形态拓展其深度、广度。历史文化遗存本身不是文化产业,但可以嫁接现代元素。比如依托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文化旅游,还可以搭配展览。比如你去巴黎旅游,同时能够看到许多世界性的时装展、汽车展等。

  另外,就是把一些传统文化形态直接搬过来进行规模化经营,如建立连锁太极学校等,在这个学校里,既可以练武健身,又可以销售衍生品。

  文化产业不是搞文化而是搞娱乐

  现代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青少年,那么,文化产品制作者是否要考虑:青少年在读到、看到这个时代的文化产品的时候,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血脉中如何得以延续?或者说,文化产品制作者是否有义务来弘扬传统文化?

  陈教授对此坦然一笑。他说,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文化事业”是政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比如开办博物馆、学校、图书馆等。传统文化或者说严肃文化的教育与弘扬更多的是政府、学者与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文化产业本身不是在搞文化,而是在搞娱乐。”陈教授话锋一转,“文化产业的根本要求是娱乐性。消费者想要的是轻松愉悦,而不是刻板的说教。很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是搞不好文化产业的,他可能提高了文化的含量,但是容易忽视产品的娱乐性,那就会降低它的产业价值。”

  在文化产品中,如果严肃文化含量太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不懂欣赏,反而他们的眼球会被国外现代文化产品吸引过去。“事实上已经是这样了,国内的产品说教成分太重,而西方的东西娱乐的比重更多。”“凡是好的文化产品,它一定是那些能够真正触及人心灵深处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文化产品,它一定是关注普遍人性而不仅仅拘泥于传统,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艺术感受。”陈教授说,“你不能期望年轻人只看原著,年轻人更需要现代的文化元素。我们要用现代文化跟国外文化产品争夺青少年。没有现代元素的传统文化只能吸引那些真正有文化底蕴的人,而不能吸引青少年。”

  陈教授一再强调:“通俗文化不是庸俗文化,大众文化同样有道德底线和审美标准,恶搞古人、暴力色情的东西是不会畅销的。”

  陈少峰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皮克斯公司制作的全球畅销的动画产品都是励志和益智的,非常健康。《海底总动员》讲述了一个小丑鱼父亲艰难的寻子历程,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玩具总动员》幽默温馨而带有对生活的启迪,赢得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针对当下频繁地翻拍古典名著、曲解名著的现象,陈教授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他说:“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所有人的文化活动,只要是跟传统文化相关,都会跟传统有不一致的地方。那么,这种不一致是不是一种破坏?因为古典名著本身不是在讲历史,它是在编故事。我认为对待历史事实要慎重,但是对一种虚构的故事,你把它再改编成影视作品或动漫,用一种年轻人更喜欢的模式来包装它,反而有时会起到让年轻人通过这个娱乐性的东西回头去读原著的可能。”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唱戏,赤字,消除文化 唱戏 赤字 消除
下一篇:大学女教师当众要脱光:实在很无耻(图)||上一篇:中国网民没有地道的民族主义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