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谁还愿意去音乐会现场?

编辑:秋痕 来源:成都商报
 
除了观点,专访那天崔健还告诉了记者不少相当专业的数据,都是他平日留心记下的。比如每卖出100张摇滚乐的CD,在那100个人里大约会有20个人愿意再买票去看关于摇滚的演唱会。“这都是欧美的专业机构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得出的结论。”

  他还提到,在美国,哪怕是一个蓝领工人,他都会把自己每月工资固定拿出一部分,用来去酒吧、用来听音乐会。他最希望的,就是有朝一日看到多数住在城市里的中国居民们,也养成这个日常消费习惯。“在国内,多数网民习惯了从网上免费下载,很少有人相信:听一场好的音乐会可以终生受益,但那是真的,尤其是摇滚的演唱会,它永远是活生生的,需要你成为其中一部分的,当时的激情、呐喊,也许你后来会慢慢忘记,但它会留在你的身体里……”

  但现在又有多少音乐会、演唱会,有魅力给观众带来这种感受?所以会有人说,我们不过是在消遣。当2002年,第一次雪山音乐节在崔健等人的倡议下举行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摇滚乐迷激动地前去玉龙雪山下搭起帐篷,在风雨中欢呼,想要复制1969年美国那场空前绝后、几乎让人灵魂出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时隔5年后,当2007年的第二届雪山音乐节举办时,地点已经换到了丽江的束河古镇,享受“十一”黄金周的旅游者们,一边吃烧烤、喝啤酒,一边远远看着台上的表演。崔健坦然承认这一切,但他还是坚持“音乐节附带着旅游”,而不是旅游附带着音乐节。“有一年夏天,在从法国去瑞士的火车上,我们遇见了一个比利时女孩,她是个学生,在暑假里背着包到处走,参加欧洲各地举办的音乐节,如果真的人们对音乐的消费形成了一种习惯,摇滚的未来就能光明不少。”

  崔健已经成为一个太有分量的符号,没什么狗仔去追踪他的私生活,他的感情生活更是显得和任何新闻报道都不搭调,渐渐地也几乎没人去关心了。目前我们能知道的是:1961年8月2日,崔健出生在一个朝鲜族家庭,父亲是专业小号手,母亲是朝鲜族舞蹈团的。他写的第一首摇滚歌曲叫做《不是我不明白》,直到今天很多人还会在郁闷的时候背他的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他说自己明白这世界的变化,但不能因此而随波逐流,“《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说,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两个词语就是希望和等待。”本报记者乔雪阳

关键字: 内容标签:音乐会,谁还,现场音乐会 谁还 现场
下一篇:读《论语》,学做人||上一篇:张宏民缘何遭遇舆论大棒?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