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武夫当道应该不惧文人笔墨

编辑:汀滢 来源:红网
 
百度知道”网友关于“城管”的词条解释,再次引起了人民对于这支负责管理城市的队伍的严重关注。尽管百度知错就改很快的删掉了这则解释(错了就是错了,铁嘴钢牙不承认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相关评论已经全国开花,删不胜删了。既然不可能完全删掉,老夫也跟着扔一块石头,当然,这样的扔石头从性质上看,与吐口水差不多,主要就是表态、站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落井下石。
先抄一抄那个惹来麻烦的“药引子”:“释义:①名词:专门欺压租不起商铺、办不起执照商贩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黑社会组织。②形容词:形容残暴、血腥、恐怖。例句:你也太城管了!③动词:等同于打、砸、抢……”好象还有叹词的用法,例句大概是:这世道,城管!因为百度已经积极改正了错误,堵住了漏洞,我只能凭印象补充了。上边的不完整解释,还是从时评家的文章里趸来的。
相关的报道都没有提及“城管”名词用法的“黑社会组织”,可能是这个解释在我们这里有一些忌口,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其作为动词用法的“打砸抢”,这样的选择毋宁说是一种智慧,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好在“打砸抢”我们也并不陌生,甚至在某些被打砸抢的老人那里,还记忆犹新呢!而一些当年打砸抢的青年,现在也刚刚进入中老年,不可能忘却自己当年的雄赳赳、气昂昂。
“打、砸、抢”就“打、砸、抢”吧。网友既然把这样的恶谥加诸城管,肯定是城管的日常作为影响了判断。也就是说,这个判断得的是“印象分”、“情绪分”。城管队长可能有委屈,城管队伍可能有愤怒,城管律师可能有反驳,但我们首先应该明白,人家网友本来也不是在做科学、客观、一分为二的定义。这个解释只是在表达人民的一种情绪,一截印象而已。
人民在日常的城市生活中,遭遇的接触的感受的城管大体上就是一种威风凛凛的形象。他们追赶小商贩,他们砸烂影响市容的小摊点,他们收取商铺的卫生费顺带还拿走一包烟,他们骑着扣押了的三轮车歪歪扭扭的在街巷里走……这样的印象相信每一个人都曾见到过。没有人否认他们是在维护城市的市容,也没有人否认他们是在以一种极端暴戾的举动在搞所谓的“执法”。
在城管的官方解释中,小商小贩往往被过度阐释成奸猾狡诈之徒,他们的存在似乎天生的为这个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民添乱。而城管则是严厉的代表正义的执法者,抓之、罚之、扣之。在这个过程中,城管也给自己逐渐树立起武夫的雄赳赳形象。一出动,成群结队;一执法,鸡飞狗跳。就这样,还往往认为自己的执法权威不如公安云云。
其实,既然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凶神恶煞,又何必在意小文人的一点笔墨呢?他们不过是过过嘴瘾而已。真正需要治理城市环境的时候,小文人能做什么?所以,我的意见,现在的城管完全可以不用摆出一副受伤的样子,好象被文人这么一鼓捣,自己的形象就真的受损伤了,以后再打砸抢的时候就抬不起头了。武夫当道,就应该我行我素,不必理睬别人的嘀嘀咕咕。
恐惧文字,说到底还是中“文字拜物教”的毒太深的缘故。做都做了,还怕人说?说了又能怎样?作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城管应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而不只是去计较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文字拜物教”有什么呀?不过一些文字的记录,说什么影响舆论,也就是说说而已,看这些年舆论的还少吗?安能于我有丝毫损伤? (胡印斌)


关键字: 内容标签:武夫,当道,笔墨,文人,不惧武夫 当道 笔墨 文人 不惧
下一篇:青歌赛:原生态能够唱多响?||上一篇:余秋雨选"接班人" 文化名家成工具!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