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赞蔡武部长的“门外汉”意识

编辑:秋痕 来源:红网
 
17日,国新办原主任蔡武成为新一任文化部部长。在人民大会堂北门接受了记者采访,有媒体问其何时知道要执掌文化部,蔡武笑称,“我前几天从网上看到有猜测,有传闻。”一直从事宣传工作的蔡武能给文化工作带来哪些亮色?对此,蔡武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没有进过文化部的大门,对文化工作还基本是个门外汉。(3月19日新华网) 
  蔡武部长真的是文化工作的“门外汉”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作为一位长期在国新办工作的“老兵”,丰富的对外交流的外事经验,与文化工作有许多“一脉相承”的共同点,这都为蔡部长履新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而且,蔡部长在与记者谈论今后的工作打算时,那清晰的工作思路让记者折服。蔡部长称,其上任后,任务很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还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总之要掀起文化建设事业的新高潮。对文化事业发展的了然于胸,足以说明了蔡部长对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早已深思熟虑,绘制出了一幅新的发展蓝图。
  那么,作为一位十分熟悉文化工作的领导,却在上任之初称自己是“门外汉”。无疑,这一是表示谦虚,面对众多文化战线上的“行家里手”,蔡部长自感有差距,反映出了一种虚怀若谷的情怀;二是凸显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将自己看作是一位“小学生”、一位“门外汉”,就是深感压力大、挑战多,不敢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这恰是抓好工作最重要的保障。
  显然,蔡武部长的“门外汉”意识值得我们学习。首先,“门外汉”意识是一种良好的品德。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位官员,无论其职务多高、能力多强,但总有其不足之处。这种不足和缺点就是“门外汉”现象,而只有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为执政为民的官员来说,具有“门外汉”意识是必备的官德。
  其次,“门外汉”意识是一种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的综合反映。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和考验,有一种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的感觉,就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做得怎样,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多大的差距;就能处处提醒自己不忘重托,殚精竭虑,虚心学、扎实干,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门外汉”意识是一种自我校正、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但愿所有官员都能象蔡武部长一样多点“门外汉”意识。(作者:陆志坚)

关键字: 内容标签:门外汉,部长,意识,蔡武门外汉 部长 意识 蔡武
下一篇:奥运圣火,两种古老文明的直接对话||上一篇:让观众享受文化盛宴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