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如今一些当儿女的将生身父母当作“驴”一样使唤的现象并不鲜见,但局外人一般都是在意会之中,像这位新郎将父母当作“驴”并拉着加长“林肯”轿车招摇街市的,实属罕见,这个婚礼让人一点也喜庆不起来。事实上,新郎当时的心情也并不好受,因为“坐在林肯车内的新郎却一直表情严肃,凝视着弯腰前行的父母。”
据赶来贺喜的偃师市曲剧团原团长牛建波介绍说:这就是在偃师市农村迎亲仪式非常流行的一种婚俗——“驴拉套”。看来,新郎父母对于自己当一回“驴”也相当认可,新郎的父亲说,父母给儿子拉婚车是一种激励形式。结婚意味着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夫妇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再拉儿子一把、送一程,想让儿子明白,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艰辛,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够一步步走下去。而驻足观看的市民却疑惑不解:“这是干啥?媳妇进门还让公公婆婆拉车?”更有亲朋质疑这样迎亲有糟践父母之嫌,是对父母的极大不尊重。孰是孰非,群众的心中自有一杆称。
伦理作为上层建筑中的特殊部分,是产生于经济的。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的状况和性质。一般来说,低水平的经济条件,产生不了或者实现不了高水平的伦理道德要求。“媳妇要想发,公公婆婆往家拉”、“驴拉套”正是封建落后经济条件下的陈腐产物,注定要与现代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应该休矣。
流行的并不一定是合乎伦理的。风俗作为一种社会传统,是指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它是一种集体性的行为约束。但由于地域文化、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此地民众的风俗,很可能就是彼地人们的恶俗;局部地区的良俗,很可能就是全局的恶俗,难以通行并用。“驴拉套”在偃师市农村迎亲仪式中可能很流行,这是因为当地人对这一婚俗的认同,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是到了洛阳市街头自然就成了另类,让人们难以接受。同样,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风俗也应该随之不断调整取舍,以发挥其道德与法律上的约束作用。
高兴未必就能高雅。保罗8226;福塞尔说过:“在一个竞相将空洞和垃圾似的物品标上高价的时代,保持高度警惕区分何为恶俗,是时下‘生活乐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良莠不分,误将恶俗当良俗,常常把那些迷信、虚假、粗陋、乏智、空洞而令人厌恶的东西视为高雅,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以致于上当受骗,伤财丢命,教训不谓不惨痛。社会实践证明,缺乏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缺少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人类注定要走向迷信愚昧,更无从谈起生活质量的高雅。在全社会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氛围,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关键。
儿女尊重和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以父母身心之苦,图个人一时之快,远远超越了基本的社会伦理规范,当戒!(作者:徐云鹏)
关键字: 内容标签:恶俗,风俗,伦理,超越恶俗 风俗 伦理 超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