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陕北秧歌要让人们更快乐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社
 
“陕北秧歌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高兴事。”李增恒说,“陕北秧歌是一项集娱乐、锻炼身体于一身的陕北传统民间艺术活动,我将一如既往地把它传授给更多的爱好者。”

  秧歌是目前中国最普及的民间歌舞。在各种喜庆节日、助兴式或娱乐性的表演中,以及在公园、社区的健身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人们扭秧歌的快乐身影。

  现年80岁高龄的民间老艺人李增恒,出生在中国秧歌起源地陕西省绥德县。在60余年的秧歌表演中,他擅演旦角,扮演的妙龄少女体态轻盈、风情多姿,其演技被当地人称之为“水上飘”。又因他在家排行老六,遂得到了“六六旦”的艺名。

  “宁看六六旦,不吃油捞饭”,这句话在陕北民间广为流传。

  今年2月28日,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的88位代表之一,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命名和证书。

  秧歌是一种用锣鼓、唢呐伴奏,将舞蹈、歌舞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据考证,秧歌早在宋金时代,在陕西已很普及。

  20世纪40年代是陕北秧歌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在陕甘宁边区普遍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在秧歌中注入了新时代的人物形象及新的表演形式。其后,随着延安大批文艺工作者奔赴中国各地,新秧歌发展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

  如今,经久不衰的陕北大秧歌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家,

  李增恒从小喜欢闹秧歌,身村瘦小、面容清秀的他被村里人推到秧歌队中,只有穿起大红袄绿裙扮演起了女子。时间久了,他就把陕北少女的羞怯与可爱表演的惟妙惟肖。

  1959年,在北京参加文艺调演期间,他为毛泽东作过汇报演出,并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的接见。他从国内跳到国外,上世纪90年代,他赴欧洲演出,获得很大反响,赢得了“东方花神”的美誉。

  现在李增恒已是80高龄,但他在舞台上扮演妙龄少女却仍然鲜活可爱。李增恒说,80岁的年龄跳出20岁的心情,陕北秧歌能让自己年轻,让人们快乐,对身体健康好处多,也能走出国门一展风采。他表示,“现在要和时间赛跑,希望学生们多学一点儿,要把咱传统的东西传承好”。

  在3月初从北京回乡的路途中,李增恒和绥德县文化馆长朱万全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陕北秧歌传承好的问题,他希望把绥德县作为全国秧歌培训基地,常年举办陕北秧歌传承培训班,在他有生之年把陕北秧歌更大范围的传授给年轻人。

  李增恒说,过去他在榆林市12个县区中的8个县区和延安等地举办过培训班,将来要收更多徒弟传授秧歌技艺,并对更多秧歌里的动作进行命名,将表演造型和服装加以改进。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陕北,秧歌,要让,更快乐陕北 秧歌 要让 更快乐
下一篇: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发展新支点||上一篇:80后作家改编红楼 会触动谁的奶酪?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