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4日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发表了吴光先生的《我的“民主仁学观”》一文。总的看来这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吴先生把“三纲五常”作为孔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而这也正是“五四”运动以来,人们误把孔孟儒学列为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理论,因而必须“
打倒孔家店”的主要理由。
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0年起),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御用学者们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体制,以“天命”和“阴阳术”的观念,篡改了孔孟儒学的本意而提出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论证了“君权神授”的不可抗拒性,他首先把诸神都统一为“天”,然后称“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就把帝王的地位牢固地建立在“天意”之中了。
然后又以中国的“阴阳五行说”,确立了“纲常”理论,曰:“天数右阳而不右阴”,是说上天始终把阳作为主导地位,把阴作为次要的附属的地位,接着他又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妇为阴。”这就强化了社会伦理关系。后来的汉章帝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正式把它定为天下必须遵守的“三纲”之说。
在这“三纲”的条件下,孔孟儒学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就成为服务于帝王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了。
到了宋代,孔孟儒学又进一步被异化变质,把封建专制主义定下的各种规章制度都神化为“天理”。朱熹认为:人的感性欲念起灭无常,如果不加控制,任其自然,就会流恶于社会,因此又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儒的本意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求各自尽到自己的职能和礼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慈子孝”,等等。
因此,董钟舒的“独尊儒术”的本质是异化了孔孟创立的儒学。后又加上宋代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以及“男尊女卑”等等,这就与“以民为本”、“仁爱奉献”为本质的儒学背道而驰了,完全异化变质,成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封建“道统”了。(张纯良/空军干休所离休干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异化,儒学,孔孟,三纲五常异化 儒学 孔孟 三纲五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