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回答:有可能,但应该在距今天地表至少2米以下。除去汉代以前长期的海侵不算,仅北、中、南三条苕溪1500年来的冲击,使东苕溪的河床底部就抬高了不只2米,这个道理与今天开封下面叠压着6个各个时代的开封城遗址是一样的。今天黄河的底部比开封城的地面要高,我们今天东苕溪的底部比“良渚古城”的地面也要高。最近杭州国际花园工地发现的清代海塘,已经在今天地表30厘米以下,而宋代遗址多在杭州地表1.5米以下,我们怎么可能在距地表0.5米就找到“良渚古城”而且地面残高还有4米呢?当然,有人会拿海拔12米的莫角山良渚文化遗址为什么在地表来驳斥我。但我要说,这只是5000年前良渚人在当时山顶上的遗存,君不见莫角山、反山、瑶山、汇观山……上海的福田山等等良渚文化遗址都是在高地上发现的。这些山都不高,即使矮到10米也称山,今人可能觉得很滑稽,但是古代可能这些山还要高一些,而苕溪冲击平原的形成逐渐把山谷给填平了,因此这些山就越来越矮了。人们至今呼之为山,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地名学有时可能就是解决历史悬案的钥匙。5000年前山谷和盆地里的良渚文化遗址许多都被埋在数米厚的土下,我们目前仅仅发现的是当时山顶或山坡上的一些未被埋没的遗址而已。如果象290万平方米的方城遗址,在东苕溪岸边只可能在低洼处,而不可能在什么山顶高地上,因为那个地方根本没有一处可达290万平方米的高地。但如果“良渚人”在这里根本没有造过城,那就只能没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发现“良渚古城”完全不能成立,因为它不是“良渚文化”遗存,甚至不是其他时期的城墙。那这个所谓“良渚古城”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宋代以后的水坝,某一部分可能是圩田的水坝,某一部分也可能是苕溪“备塘”或“格堤”的水坝。衷心希望各位学者对笔者的“证伪”进行证伪,因为科学不经反驳就无以进步。从波普尔的“可错性”原理(Falsifiability)出发,笔者个人更是对此要三鞠躬的!
最近陕西省林业厅已经就“华南虎照片”事件向公众道歉,但我们不要忘记这张被公众称为“周老虎”的照片,也是当初经过了会议“审定”的,但是出席会议的10名专家居然无一是研究华南虎的,更无一是研究摄影的。那么从鉴定照片的角度首先就是一个笑话。是不是那么多专家上了一个农民的当?还是在某种操作下一起“举了手”?恐怕问题还并不那么简单。现在这次“审定会”明确被否定了,不“否定”何以要道歉?前几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发现“彭公大墓”,也惊动数百家媒体,(有的媒体甚至还搞起了“有奖竞猜”),但最后发现只不过是水坝,对公众和媒体至今没有任何道歉,竟不了了之。这种喊“狼来了”不道歉的做法只能导致以后更多的“孩子”随便喊“狼来了”,作为公众和媒体都有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中国媒体应该引入“道歉”机制。
我们还应该看到现在一些“学术会议”实为“演戏”,已经给我们的国家、民族、给外地一些“文化大省”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简直就是坑害学术,让“专家”当“道具”,有时连“演员”都不是。专家必须有学术操守,无操守何言专家。2007年12月7日《钱江晚报》D/1版报道:“明年3月,将举办专家研讨会,对良渚古城的发现和下一步工作进行研讨。”该会议的主办方是否能拿出一点学术勇气,表示一点学术气量,邀请一些不同门派的考古学专家、还有历史学(特别是明清史的)、历史地理(特别是治杭州地方史的)、中国水利史(尤其是研究江南水利的)、中国科技史(特别是研究冶铁的)等方面的专家来畅所欲言,因为“良渚古城”问题的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良渚文化”的范畴。愿我浙江文化大省兴盛!(罗以民)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良渚,一只,又是,遗存,古城,老虎,文化,被指非良渚 一只 又是 遗存 古城 老虎 文化 被指非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