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三问“中华文化标志城”

编辑:秋痕 来源:光明观察
 
山东拟投资300亿以上在孔孟之乡曲阜市和邹城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由一座标志性建筑物、中华伟人堂、历史展示馆、文物展示馆、华夏广场构成核心区,周围包括国家讲堂、中国国学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课题组首席专家葛剑雄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标志城可作为我国的文化副都。(见3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 

  此举何为?山东方面说得很清楚,也很宏远,“目标是规划建设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东方文化圣城和共有精神家园”(省长姜大明语),把一座中华文化城的意义提升到巍巍中华的精神,甚至是东方文化圣城的境界,恐怕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也不过分吧?!
  对此,笔者有三问。
  一问:一堆假古董、伪文物能否承担起“文化副都”的重任?我们必须承认孔子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上至高的地位,但是,除了曲阜是孔子的出生地这个地缘之外,他还有什么东西存之于曲阜?用300亿建一堆假古董、伪文物(山东省政协的张树骅建议修168米的孔子像,你说多无聊),就能让曲阜成为北京之外的“文化副都”?成为“东方文化圣城”?我要说,这不是狂妄,便是无知。如果没有千年的文化积淀,只有故宫等这些文化空巢,北京还能成为文化首都吗?
  二问:儒家思想能否代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核心精神理念和核心道德信仰?儒家思想的精神价值是不可置疑的,否认儒家思想是历史虚无主义,但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一样有害。如果死守儒家思想能够救中国,中国就不需要改革开放,向先进国家学习了。
  虽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建立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但这决不意味着守旧,中国历史一再证明,守旧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核心精神价值必须根值于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之上,要将整个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最本质的价值准则结合进去,惟此才能吸引和召唤更广泛的人们去遵循和坚守。
  三问:投资高达300亿以上的政府主导大型建设项目,要不要先问政于民?这是一个程序正义问题。在政府包揽一切的年代,这不成为问题,而在高唱“执政为民”的今天,公众就要提出这种要求。
  300亿,对于一个省来说,可以干不少事了。山东有没有比“文化城”更迫切的事?300亿能产生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投资失败,谁来负责?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作出说明,公开举行听证,让公众充分讨论,并经过人大批准才能实施。政府不能一听到某些帮闲文人瞎起哄就头脑发热,这么大的项目不是小孩子过家家。
  最后,恕我悲观地说一句,只要看看全国各地多如牛毛的什么“文化园”的今天,就可预见这个“文化城”的明天了,何必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华文化,标志,三问中华文化 标志 三问
下一篇:谨防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陷入误区||上一篇:今天的文化标志城难比稷下学宫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