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不知道是写下这新闻的记者无知,亦或是故意哗众取宠。先不说记者孤立地抽出朱先生在一场有关国学的讲座中的某一句话大做文章是否合适,就以“孔子是私生子”这种说法而言,笔者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惊人的。其实只要稍微有一点国学知识,或者说是思想史、学术史、哲学史的常识,相信都不会对这句话有“惊人”之感。孔子乃野合而生,这一说法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此后,即使在儒学神圣的传统社会,读书人并没有为圣人讳。当然,对此“野和”二字严格的意义解读,学术界向来是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用今天的通俗说法,将其解为私生子都是不错的。换句话说,孔圣人是私生子,自古就是路人皆知,如今又怎么会成为惊人之语?以笔者之见,恐怕惊人的不是朱维铮先生,而恰恰是那被“惊”者的无知吧?作为跑文化线的记者,如果真的没有这么一点学术常识,那无疑其职业素养是很值得怀疑的;而如果明明知道却为了哗众媚俗,故意假装被“惊”,则其职业道德就很值得怀疑。
媒体以这莫名其妙的“惊人”暴露自己的无知,或者说是无聊也就罢了,更有某些同样无知或者无聊的时评人,抱着这“惊人”的新闻,一本正经的批评朱维铮先生学术浮躁。岂不知这样一来恰恰暴露了自己无知且浮躁的尾巴。
笔者不否认,近年来学术界弥漫一股浮躁之风,许多所谓的学者也的确学术无良,自己不学无术,反而一味媚俗,炮制学术快餐或者说是学术麦当劳,总之一句话就是垃圾食品。对于这种伪学术现象,笔者也曾经撰文批评,然而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并不意味着媒体就有权利将所有的学者都丑化为垃圾食品制造商,而批评者也就可以大言不惭的妄做批评。
以朱维铮先生而言,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操守在学术界是有共识的,就以经学史研究而言,其成就在目前国内学人中也应属佼佼者。对这样一位学人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行不负责任的歪曲,发同样不负责任的批评,真是一个极大的“乌龙”:到底是谁浮躁和无知?
作者:田继贤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无知,惊人,朱维,被惊者无知 惊人 朱维 被惊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