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史上最牛”让媒体“脸红”不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网
 
曾有友人面对着越来越凶猛的“史上最牛”浪潮时感慨说,到今年的年终盘点时,不知道“史上最牛”会不会成为今年的一个流行语。这一次,网络果然没有让他和我国的网民们失望,不管是谁在做着今年的年终盘点,它都无法避开“史上最牛”这个事实,“史上最牛”也波澜不惊的成为了本年度最红火的词汇。
忽如一夜“牛”风来,千“最”万“牛”次第出,纵贯2007年,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开始的“史上最牛”风暴席卷全国,“史上最牛的警车”、“史上最牛的女秘书”、“史上最毒后妈”、“史上最牛乞丐”,一出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史上最牛”的故事,充斥在各大新闻网站和报刊媒体上,持续不断地刷新着“历史记录”,刺激着公众的眼球。并由此繁绎出“最帅……”“最美……”等庞大的“最系列”语言族群,仿佛一夜之间,“最”字就成为了国人的口头禅,记者和编辑写稿子的时候好象除了“最”字以外,其他的任何词汇都不足以准确描述这个新闻事实。
其实,从媒体热衷于追逐“史上最牛”的报道中不难发现,时下诸多的媒体都患上了一种莫名的浮躁病和庸俗病,盘点07年这一年来一出出“史上最牛”的闹剧,背后一定活跃着记者的影子,以“史上最牛”浪潮的开山鼻祖“史上最牛钉子户”为例:当网络上风传该住户“孤岛抗争”照片的时候,网友们关注的侧重点是该住户在房地产商强权面前誓死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勇气,而媒体则直接以《网上惊现“史上最牛钉子户”》为题报道了此事,掀开了媒体“史上最牛”报道的序幕。从此,不单单只是“史上最牛钉子户”被新闻媒体广泛聚焦,连带着“史上最牛”也开始走入了记者和众人的生活。在这里我刻意强调记者的原因就在于每一次“史上最牛”的报道虽然都是由网民热议造成的,但是最后对事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却是记者和媒体的报道,正是由于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才得以形成的。也正是因为有众多的记者和媒体的参与,才使得“史上最牛”如此的深入人心,为人所知。但是往往也是这个时候,新闻事实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已经被肆意歪曲夸大,并以此为卖点、为噱头大肆喧哗、无限放大,吸引公众眼球。殊不知,这种无聊的关注,恰暴露出了媒体的庸俗与低级,也有悖于其自身的职业操守。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众传媒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内容与产业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传媒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股强大力量和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成为人们深刻依赖的舆论平台,但是伴随大众传媒兴盛而来的却有不绝于耳的批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其表现出的的低俗化问题,如愈演愈烈的“史上最牛”浪潮。诚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必须要靠自己去追求经济利益,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传媒放弃自身道德底线和专业素养,一味追求眼球经济的理由。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具有宣传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应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岂能让“史上最牛”满天飞?又岂能沦为某些丑陋表演的舞台?(余宽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史上,脸红,媒体史上 脸红 媒体
下一篇:既需“毛诞”,也需圣诞||上一篇:吹嘘"唐诗宋词"是中国的悲哀?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