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2007,文坛这些事儿:教改事件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
 
教改事件

  是新版教材不合理,还是观念不开放

  事件描述:2007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关于新版教科书引发的争议不断。首先是北京一套全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引起了各方关注,在这套教材里,没有了阿Q和陈焕生;“孔雀”不再南飞;许多传统的文言文名篇被删除;金庸的《雪山飞狐》代替了鲁迅的《阿Q正传》,更是引发一场有关“金庸是否代替鲁迅”口水战;在许多老师都抱怨看不懂学生作文里的网络语言时,在这套教材中,一篇《新鲜的网络语言》也进入了课本。其实历次语文教材改革都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论:如《狼牙山五壮士》、《出师表》是否被删除;周杰伦的歌词、刘翔等明星是否应被收入教材;作家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了入选教材的当代长篇小说,然而由于小说中有一些关于性的描写,因此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担忧……

  此外,关于历史课本的争议也很大。在北京地区新投入使用的岳麓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因为“二次世界大战”部分内容的变化被媒体报道以后,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被称为“酝酿了八年的进步”的上海“二期课改”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因为2006年9月1日《纽约时报》的报道――《毛去哪了?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在国内引发的风波,试用3年后、正式使用不到一年,被上海市教委决定从今年9月起停止使用,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短命的教科书。

  纵观这种种争论,不管是认为新教材“适应了时代需要”的支持派,还是认为“快餐文化取代了有思想深度的精品文化,预示着教育娱乐化时代的全面来临”的反对派,首先都承认了教材的意义和作用。至于这分歧背后是因为变动后的教材本身不合理也好,亦或是众口难调使然也好。

  影响指数:★★★★

  点评: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教育领域的传统审美观已然悄悄转变,虽然这一转变姿态还称不上多么开放,步子迈得也并不算大,伴随而来的还有种种非议,但观念已经在更新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教改,文坛,事儿,事件教改 文坛 事儿 事件
下一篇:盼乡镇文化站不“空壳”||上一篇:名模,除了“教授”我拿什么向你献媚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